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办理规范:步骤拆解 + 材料准备要求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办理规范:步骤拆解与材料准备要求
一、办理步骤拆解
资质确认与前期准备
主体资格:申请单位需为合法注册的营利法人,经营范围包含无人机相关业务(如航拍、测绘、物流等),法定代表人须为中国籍公民。外资企业需额外提供外商投资证明。
人员配置:至少配备1名持有民航局认证无人机驾驶执照(如CAAC、AOPA、UTC)的操作员,并提供劳动合同;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设备要求:至少1架完成实名登记的无人机(空机重量≥250克),需提供机身序列号照片、购买合同或适航证明,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线上注册与实名认证
登录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系统)”,注册单位账号,上传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及授权书完成实名认证。
绑定法人手机号,开通“运营许可”模块权限。
填报申请信息
进入“运营许可”模块,选择“初始合格审定申请”,填写以下内容:
申请人信息:机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主运行基地地址等。
运营信息:无人机型号、数量、技术参数(如最大起飞重量、飞行高度)、运行场景(如航拍、测绘、物流)、保险证明(第三者责任险保额≥50万元/架次)。
风险评估:上传运行风险评估报告(需民航局认可机构出具),包含地理风险等级(GRC)、活动风险分类(ARC)等。
材料提交与审核
材料清单:
基础材料:营业执照副本(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材料真实性声明及符合性声明(法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设备证明:无人机购买合同/租赁协议、机身序列号照片、适航证明或检测报告、UOM系统实名登记证书。
人员资质:操作员执照及培训证书(原件扫描件)、与操作员签订的劳动合同(体现无人机操作条款)。
运营文件:安全运营手册(含飞行管理、应急处置等制度)、运行计划说明书(明确飞行区域、目的及频次)。
其他材料:第三方责任险保单、无犯罪记录声明、涉及外商投资的合规性声明文件。
上传要求:单个文件不超过10MB,格式为PDF或JPEG,确保清晰可辨。
审核与核查
材料初审:地方民航管理局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补正意见,重点关注风险评估报告完整性和无人机适航性证明。
现场核查:
开放类(低风险):通常免现场检查,系统自动审核,最快当天或2个工作日内获批。
特定类/审定类(中高风险):需人工审核+现场检查,核查设备存放环境、管理制度执行记录等,并抽查设备现场演示飞行能力(概率约30%),周期约1-6个月。
取证与后期管理
证书发放:审核通过后,电子证书即时生成于UOM平台,纸质证书通过邮寄或现场领取(5个工作日内)。
持续监管:
合格证有效期2年,到期前30日提交续期申请,附运营安全记录及设备维护报告。
定期接受民航局年检和审核,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飞行安全规定。
二、材料准备要求
真实性要求
所有材料必须真实有效,不得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材料将导致申请被驳回,并可能面临法律责任。例如,企业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材料应与实际情况一致,不能伪造或篡改。
完整性要求
需按照规定准备齐全所有材料,避免遗漏。常见必备材料包括:
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均加盖公章)。
无人机购买合同/租赁协议、机身序列号照片、适航证明或检测报告。
操作员执照及劳动合同、安全运营手册、运行风险评估报告。
第三方责任险保单、无犯罪记录声明。
规范性要求
格式要求:复印件应清晰可辨,身份证复印件需在有效期内,且正反面印在A4纸的同一页;证明文件需加盖公章或相关机构印章;文件内容应清晰、准确,易于阅读和理解。
电子材料:上传的电子材料应符合指定格式(如PDF、JPEG),且大小不超过规定限制(通常单个文件不超过10MB),以保证审核人员能够清晰查看。
三、特殊场景要求
航拍业务专项要求
驾驶员资质:航拍场景需驾驶员持有CAAC超视距驾驶员执照(原视距内执照需升级)。
空域报备:每次飞行前需通过UOM平台提交飞行计划,同步至空军管制部门。
保险要求:第三者责任险保额不低于100万元/架次(需覆盖作业周期)。
外商投资企业要求
涉及外商投资的企业,需额外提供股东、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团队合规性声明文件。
四、办理周期与区域差异
开放类(低风险):系统自动审核,最快当天或2个工作日内获批。
特定类/审定类(中高风险):需人工审核+现场检查,周期约1-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