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脉搏与全球工业创新浪潮同频共振,一场定义智能制造未来的盛会正蓄势待发。2026 年 6 月 10 日至 12 日,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 “深圳工博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拉开帷幕。这场由汉诺威米兰展览与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联合打造的工业盛宴,延续 “工业引领,智享未来” 的核心内核,以 10 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200 余家全球展商、超 12 万名观众的规模,构建起覆盖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的交流生态,成为观察中国智造升级与全球产业协同的核心窗口。
深圳工博会的独特底蕴,深植于粤港澳大湾区无可比拟的产业优势。作为全国制造业创新活跃的区域,大湾区聚集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仅深圳 “20+8” 产业集群就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海量应用场景。而展会主办方的双重基因更赋予其独特价值 —— 汉诺威米兰带来的全球工业资源与东浩兰生深耕中国市场的运营经验,让展会既接轨德国工业 4.0 的前沿理念,又匹配本土产业升级需求。

这种 “全球视野 + 本土扎根” 的特质,转化为强大的产业聚合效应。上届展会吸引的 107,222 名观众中,超六成来自 3C 电子、高端制造、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印证了展会与区域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2026 年,展会更将强化 “双向赋能” 理念,不仅延续 70 余个买家团的组织传统,更通过国际展区汇聚德国、日本等 10 余个国家的技术成果,形成 “全球技术输入 + 中国方案输出” 的良性循环,成为大湾区链接全球创新链的关键枢纽。
工业自动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展区构成了展会的技术核心。这里既有西门子、倍福等企业带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实现设备互联与生产数据实时分析,也有基于 5G 与边缘计算的解决方案,为分布式生产提供低延迟网络支撑。机器视觉展区更是亮点纷呈:基恩士的 3D 视觉传感器实现 0.01 毫米级检测精度,本土企业三姆森的 AI 视觉系统则凭借深度学习算法,攻克电子元件缺陷筛查的行业痛点。
软件与控制系统同样展现突破:亚控科技的组态软件构建起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界面,莫宁特的数字孪生平台可模拟生产线运行状态并提前优化参数,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机器人展区堪称智能制造的 “实战舞台”,集中呈现从工业应用到特种场景的全品类解决方案。发那科、安川电机等国际巨头带来的协作机器人,无需安全围栏即可与工人协同完成精密装配;仙工智能的 AMR 机器人则通过自主导航系统,实现仓库 “货到人” 的高效分拣。更值得关注的是,搭载力控传感器的机械臂正成为新热点,其灵活的抓取与装配能力,完美适配 3C 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需求。
数控机床与激光技术展区则彰显精密制造实力:高功率光纤激光设备可实现金属材料的微米级切割,智能加工中心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切削路径,而增材制造技术的展示更覆盖了从原型制作到批量生产的全流程,为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提供创新制造路径。
CMM 电子制造自动化展区对接大湾区核心产业需求,FUJI、矩子等企业展示的 SMT 智能产线、精密检测设备,构建起电子制造从贴片到测试的全流程自动化方案。新能源领域的适配方案同样亮眼:针对动力电池生产的自动化组装线、光伏组件激光加工设备,与大湾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呼应,助力绿色制造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