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19400 是一种高性能铜合金,属于 高强高导铜合金,主要添加 铁(Fe) 和 磷(P) 以提高强度和耐热性,保持较高的导电性。
1. 主要成分(ASTM B103/B103M 标准)铜(Cu) | 余量(≥97.0%) | 基体,保证导电性 |
铁(Fe) | 2.1%~2.6% | 提高强度、耐热性 |
磷(P) | 0.015%~0.15% | 脱氧、细化晶粒 |
锌(Zn) | ≤0.05% | 杂质控制 |
铅(Pb) | ≤0.03% | 避免热脆性 |
软态(O) | 260~330 | ≥120 | ≥25 | 70~90 |
硬态(H) | 400~500 | ≥350 | 5~15 | 120~150 |
高强度(冷加工后可达 500 MPa),接近某些低合金钢。
良好的延展性(退火态延伸率 >25%),适合冲压成型。
(2)导电与导热性导电率:60%~65% IACS(优于普通黄铜,低于纯铜)。
导热系数:约 200 W/(m·K),适合散热部件。
(3)耐腐蚀性耐大气、海水腐蚀,优于普通黄铜(因低锌含量)。
抗应力腐蚀开裂(SCC)性能优于纯铜。
(4)耐热性软化温度:约 400°C(优于纯铜,适合高温应用)。
长期使用温度 ≤200°C,短期可承受 300°C。
3. 典型应用电子电气:引线框架、连接器、继电器、开关触点(需高强+导电)。
汽车行业:电池端子、充电桩连接件、散热片。
建筑工业:屋顶板、装饰件(耐腐蚀+可钎焊)。
机械制造:弹簧、紧固件、高强导电螺栓。
4. 加工与热处理(1)冷加工可 冷轧、拉拔、冲压,但硬态需退火(500~600°C)恢复塑性。
加工硬化率高,适合制造高强度薄板、带材。
(2)焊接钎焊:适用(推荐银基钎料)。
电阻焊、激光焊:可行,但需控制热影响区软化。
不推荐氧乙炔焊(高温易氧化)。
(3)热处理退火:500~650°C,缓冷以防脆化。
无沉淀硬化能力(与铍铜不同)。
5. 对比其他高强铜合金C19400 | Fe + P | 400~500 | 60~65 | 引线框架、连接器 |
C17200(铍铜) | Be + Co | 500~1400 | 20~50 | 弹簧、高强件 |
C70250(铜镍硅) | Ni + Si | 600~800 | 40~50 | 电子封装 |
黄铜(C26000) | Zn | 300~450 | 28~30 | 通用结构件 |
优势:C19400 成本低于铍铜,且 导电性更好,适合替代部分铍铜应用。
6. 注意事项避免高温氧化:热加工时需保护气氛(如氮气)。
切削性一般:比碲铜(C14500)难加工,需锋利刀具。
替代选择:若需更高强度,可考虑 C19500(Cu-Fe-P-Co) 或 C70250(Cu-Ni-Si)。
C19400 是 高强度、中高导电、耐热 的铜合金,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和建筑行业,特别适合 要求强度与导电性平衡 的精密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