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办理全流程指南
根据2025年最新政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简称“运营合格证”)是开展无人机商业运营的必备资质。本文结合官方要求与实操经验,梳理从准备到领证的完整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与前置要求
主体资质
申请单位需为合法注册的营利法人(如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中国籍公民。
经营范围需包含“无人机运营”或相关业务,禁止个体工商户或自然人单独申请。

人员与设备要求
操控员:至少1名持有民航局(CAAC)颁发的超视距驾驶员执照(如7公斤以上无人机需特定执照)。
无人机:需完成实名登记(空机重量≥250克),中型/大型无人机需提供型号合格证,且设备需符合国家技术标准。
保险:投保第三者责任险(保额≥50万元),覆盖全部申报机型。
管理制度
制定《安全运营手册》《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报告》(含GRC/ARC值),涵盖飞行计划、设备维护、应急措施等内容。
二、申请材料清单(需加盖公章)
企业资质文件
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符合性声明及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无人机相关材料
无人机实名登记编码、机身照片(显示序列号)、采购合同或租赁协议、适航证书(如适用)。
人员资质文件
操控员执照扫描件、与操控员/安全管理人员签署的劳动合同。
管理制度文件
《安全运营手册》《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报告》、第三者责任险保单。
其他材料
场地使用证明(如无人机存放及作业区域的合法使用权证明)、涉及外资的企业需提交股东及管理团队合规性声明。
三、办理流程与系统操作
注册与实名认证
登录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注册企业账号并完成实名认证。
填报信息并上传材料
在“运营许可”模块点击“初始合格审定申请”,填写以下信息:
申请人信息:企业基本信息、法人信息(系统自动匹配部分需核对)。
运营信息:运行类别(开放类/特定类/审定类)、飞行场景(高度、空域、业务范围)、无人机型号及数量。
风险评估信息:上传GRC(地理风险评估)、ARC(空域风险评估)文件,确保与运营安全自评估报告一致。
上传加盖公章的电子版申请材料(如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运行手册、保险保单等),并同步邮寄纸质材料至属地民航管理局。
审核与补正
形式审查:民航局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材料完整性审查意见,如缺漏需补正。
实质性审查:民航地区管理局核查无人机适航性、人员资质及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公示与领证
审核通过后,民航局公示3日,无异议后颁发电子运营合格证(有效期2年)。纸质证书可申请邮寄,或通过UOM系统下载电子版。

四、办理周期与注意事项
办理周期
开放类运营: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可当日审批,常规审核需20个工作日。
特定类运营:可能需要45-60天(含现场核查)。
注意事项
材料真实性:所有材料需真实、完整、有效,虚假材料将导致申请被驳回或证书吊销。
合规运营:持证后需定期报备飞行计划,违规最高可罚款50万元,严重者吊销执照。
动态监管:每年需更新信息并接受动态监管,确保持续符合安全运营要求。
证书续期:到期前30天需申请续期,逾期需重新申请。
五、常见问题解答
个人能否申请?
不可,jinxian企业法人申请。
无无人机能否申请?
没有无人机可以申请开放类
六、可从事的业务范围
航拍与摄影服务:影视制作、活动航拍、旅游宣传等。
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地形测绘、工程测绘、资源测绘等。
农业植保服务:农作物喷药和播种、生长状况监测等。
电力巡检服务:对电力线路进行定期巡检。
物流配送服务:在特定区域内进行货物运输(需在合格证中明确标注“载货类”经营种类)。
办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需严格遵循政策要求,从材料准备到系统填报均需细致操作。通过本文指南,企业可高效完成资质申请,为合法开展无人机商业运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