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藓红铝色淀简介:
赤藓红(Etythrosine)是人工合成色素中的一种,红色或红褐色的颗粒或粉末,色泽鲜艳,着色力好,稳定性好,成本低廉,常用于食品加工制品和饮料中,以提高其感官性。中国GB 17512.1—2010规定其使用限量为小于0.05 g/Kg 。
赤藓红为红褐色颗粒或粉末状物质、无臭,易溶于水,水溶液为红色,对氧、热、氧化还原剂的耐受性好,染着力强,但耐酸及耐光性差,吸湿性差,在pH<4.5的条件下,形成不溶性的黄棕色沉淀,碱性时产生红色沉淀。
该品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食用色素配合,用于糕点;农产水产加工品(樱桃;鱼糕;针锦八宝酱菜)等多种食品。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赤鲜红在食品中最大使用量为0.05g/kg。此外,该品还用作药物和化妆品的色素。大鼠口服LD50为1900mg/kg,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的一日允许摄取量(ADI)为0-1.25mg/kg。
食品的色彩是食品感观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制作食品时常使用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使用的食用色素有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在1850年英国人发明第一种合成食用色素苯胺紫之前,人们都是用天然色素来着色。早在公元10世纪以前,古人就开始利用植物性天然色素给食品着色,最早使用色素的是大不列颠的阿利克撒人,当时他们用茜草植物色素做成玫瑰紫色糖果。以后,美洲的托尔铁克人与阿芒特克族人相继从雌性胭脂虫中提取胭脂虫红,用于食品着色。我国自古就有将红曲米酿酒、酱肉、制红肠等习惯。西南一带用黄饭花、江南一带用乌饭树叶捣汁染糯米饭食用。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有天然和合成之分。天然食用色素是直接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对人体一般来说是无害,如红曲、叶绿素、姜黄素、胡萝卜素、苋菜和糖色等,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工合成食用色素,是用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故又称煤焦油色素或苯胺色素,如合成苋菜红、胭脂红及柠檬黄等等。这些人工合成的色素因易诱发中毒、泻泄甚至癌症,对人体有害,故不能多用或尽量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