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陇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5层小楼里入驻了12家电商企业。一间不大的工作间内,25岁的曹永亮正在同买家沟通发货细节。这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早在读书时就开了一家主营干果的淘宝店。“当时人在西安,靠谱的货源特别不好找。”
在以奶山羊养殖为主导产业的陇县,许多农户种植苜蓿,它既可以作为饲草提供给养殖场,其嫩叶又是乡亲们常吃的野菜。一次回乡时,曹永亮偶然得知苜蓿野菜很受南方客户青睐,便敏锐意识到了商机所在,“网上售卖新鲜野菜的很少,老家又有这么充足的货源,机会来了!”
根据农时,他列出了一份销售计划:4月中旬主营槐花和苜蓿,5月卖蒜苗,7月份的核桃能一直卖到10月……“在销售旺季,我们能发出去1000多斤苜蓿,去年公司销售额近400万元。”曹永亮说。工作间的墙上,“努力就是旺季,不努力就是淡季”的标语,彰显着年轻人的勃勃雄心。
聚集在陇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创业者,都是和曹永亮一样有冲劲的年轻人,他们通过高考离开家乡,又因共同的创业梦想回到陇县。这些年轻人创办的电商企业以销售农产品为主,为保证货源,他们的企业与农户签订包销协议,将田间地头的核桃、香菇等山货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返乡大学生本身对农村、农产品有基本认知。结合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或者是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经验,返乡后,他们能很好地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产业发展和群众致富。”陕西新丝路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董驰说。
为助力农村电商发展,陇县推出了公共品牌“关山草原”和“陇县五宝”,包括羊乳、苹果、香菇、核桃和蜂蜜。陇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曹瑞介绍,陇县现有电商企业33家,2021年电商零售额6.27亿元,带动就业近3000人。
踩上了发展的步点
走进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山阳县特产馆,琳琅满目的木耳、芝麻、核桃产品一旁,山阳县电商协会会长喻琰正在向客户介绍当地特产。毕业于厦门大学市场营销的喻琰,2012年辞去厦门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业。10年过去,她的名下已经有7家公司,涉及农产品加工、电商、贸易等多个领域。
2012年,喻琰在工作中接触到一家金针菇生产企业,“这家企业当时正准备上市,我才意识到,做农产品也是大有可为的。”回乡后,她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选择了手工空心挂面作为创业项目。“小时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做挂面,味道一点儿不比市面上的进口挂面差。”
2013年,在淘宝开店,赶上电子商务的一波发展浪潮;2015年,企业开始盈利,又借助脱贫攻坚期的产业支持政策,建立起“农户+生产企业+合作社+销售公司”的产销模式,拓宽了产品来源,还带动了200多名农民增收……喻琰说,2020年,赶上消费扶贫和直播带货的双重红利,公司在全县范围内统筹农产
品资源,种类拓展至100多种,2021年销售额达到2700万元。
“去年底今年初陕西出现疫情期间,政府提供了10万元稳岗补贴,帮我们渡过了难关。”喻琰说,自己的每一步都踩在了发展的步点上:与时代同频共振,有政策支持,才能走到。
提供担保款、减免场地租金、协助拓展市场……在陕西,一系列有力举措解决了大学生创业之初的诸多困难。“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场地免费、宽带免费,创业者只需缴纳水电费。政策支持‘扶上马、送一程’,为的就是帮创业者尽快走过‘青春期’。”曹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