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国企业正在面临规模扩大、但增收不增利润的困境。如果选择停在舒适区,停在过往的成功路径,会持续迷茫。
战略变革迫在眉睫。
做企业就像盖房子,从20米的高楼到100米的摩天大厦,并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在地基、承重材料、整体架构、通风系统等等,甚至是电梯都具有质的差异,这非常需要变革的系统性、架构性和前瞻性。
这就非常考验企业当前是否有面向未来的系统性设计,如果还用盖30层楼的方法造摩天大厦,一旦遭遇内外一点压力,大厦将倾。
故而,面对变化的环境、更强的竞争,企业需要拥抱“质变”,撬动更多的智慧推动变革:来自客户,来自外脑,来自产业上下游,借用“四种智慧”,来构建体系、推动变革、持续增长。我们将在后文具体展开。
4.从埋头苦干,到“新拿来主义”
西方企业经历百年的商业历史,非常善于改革和变革,才能穿越周期、基业长青。
从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到麦肯锡、波士顿、贝恩等一线的咨询机构,往往都是陪伴着巨型企业的成长与变革:福特、通用、波音等等……
巨型跨国企业的管理经验溢出,咨询公司走进全球500强,实现经验的迁移和管理方法的共创。
我们如果将美国企业作为强的对手,那么中国企业匮乏的就是系统化地借用金融力量和管理咨询的力量。
金融体系中美差异性暂且不论,而管理咨询对美国GDP的贡献是大于2%的。但是据统计,国内所有的咨询公司占到0.18%都不到,也就是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
可见,企业对于国内外先进管理智慧确实认知不足。
1934年面临中国存亡之变局,鲁迅号召年轻人“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当下,中国企业也到了要再一次运用“拿来主义”的时候。中国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如华为等,正在溢出和快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