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年的增长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流量结构发生变化。我们回溯到更早的时候,中国比较早的一波外贸电商像是兰亭集势,当时的业务主要是基于搜索流量展开的,当时PC端流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和高占比,支撑了国内波外贸电商起势。
到2015年 前后,Facebook将产品成功从PC端转移到了手机端,流量结构从搜索流量转向社交流量,从PC流量转向移动流量,还叠加了PC端当时很少见到的图片类的可视化流量,这种改变带来了新的流量机会。
上述两个前端和后端的变化相结合,就出现了跨境电商在2015年那一波的增长。
而第二波,也是包括JUNO这些企业在内的一波的增长,可能在当下更有代表性。我简要概括一下。
一方面,对于出海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说,疫情使得各国消费者居家和上网时间都有所增加,随之而来的在线购物需求也迎来了爆发,海外电商渗透率也得以快速提升,这是需求端的变化。
第二方面,疫情虽然阻塞了部分物流,但是需求端的快速增长也锤炼了跨境电商们的供应链和基础设施,使得他们在各个环节都获得了比较明显的效率提升。
第三方面,还是供应链层面,疫情期间除了中国以外的地区,如欧美、东南亚,本土供应链可能都会受到上下游地区恢复情况不一致等阶段性抑制因素的影响,导致无论是别国转移的需求还是自身新增的产能需求都迟迟无法正常投产,许多在线消费订单需求也就转向了我国跨境电商,或者带有中国供应链基因的跨境电商。因为彼时中国是唯一一个供应链完整,并且相对恢复均衡的国家。
这三方面共同促成了跨境电商的第二波增长,并且这一波的增长趋势相较2015年那一波可能更为明显,需求端提升明显,物流升级情况更好或者更受重视,基础设施更为完善,供需两端的配合效率更高。
/02/带着中国基因出海
更有优势吗?
李丰:Kyle在美国和中国都做过电商,来来回回切换过三次,现在是中美地区都有做,以美国为主。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在中美地区看到了什么样的变化和差异?
Kyle:我们团队2019年在美国开始起步,做出成绩之后开始有中国代购买我们的产品回国,于是我们在2020年建立了专注中国市场的团队。
这之后我们对中国市场变化之快感到非常惊讶,短短两年间,流量模式就从淘宝、小红书直播变化到了抖音等等,我们边做边学,这些经验很快就帮助我们在美国起量了。简单来说就是学习中国本土的流量经验和玩法思路,然后和美国市场团队内容融合,输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