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拥有自建物流的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外贸商家及出海品牌往往需要背负“8倍涨价”的履约成本。
尽管FBX(全球-波罗的海货柜运价指数)的数据显示,全球主要航线的40英尺集装箱每日现货运价的均价已从11127美元的高点回落,但价格依旧处于6000美元上下,相当于疫情前的4倍。
有着较高溢价空间的出海品牌能够选择空运路线,但疫情影响下,航空运力的缩减、海运市场的拥堵导致更多品牌改走航空,空运的价格也一度涨至让品牌商利润所剩无几的地步。
一切被推高的成本,不断挤压着DTC模式品牌的盈利空间。出海乃至全球的DTC品牌开始不得不面临降低服务、产品质量,或是选择缩减企业运营成本。
眼镜品牌Warby Parker此前宣布裁员,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Warby Parker联合首席执行官Neil Blumenthal和Dave Gilboa提及,受全球经济的“重大波动和不确定性”影响,消费者行为发生改变。
据Diffusion公司调研显示,2020-2021年间,美国消费者购买DTC品牌的意愿从79%下滑到65%。
消费品牌新星Allbirds也拿到了相同的剧本,其股价在过去一年跌去了81%。在一切因素不明朗的情况下,Allbirds在八月初传出裁员消息。
海外二级市场的动向也传导到了国内一级市场。去年,在36氪出海不完全统计下,超过62个出海品牌完成融资,而今年强调DTC模式的出海品牌不再是资本关注的重点。
DTC模式真的要走下“神坛”了么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中国制造更多是代工,即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利润微薄。而“微笑曲线”左边的研发、专利、设计等,右边的市场营销和渠道,是欧美品牌、海外渠道商利润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