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汶川县人民政府、中国青年报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底全县所有贫困人口脱贫前,汶川县因2008年特大地震以及后续地质灾害,因病因残致贫人口一度多达1341户的4440人。
这门小生意带来了一些改变。杨梅说,有的熟练工能完成上百条内裤、泳衣等产品的加工,因为来料加工,他们每月可以多赚两三千元。而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整汶川县的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12243元。对于当地许多农村居民来说,这是收入上一笔较大幅的增长。
一件代工费9毛,他在疫情中坚持下单
杨梅介绍,张映民是较早报名参与对口帮扶的义乌商人之一,同时也是汶川县来料加工生意大的“客户”之一。
他交给汶川的单子非常“简单”——做无痕内裤。原料会从张映民的汕头工厂发出,在汶川完成“代加工”后发完汕头打包,终将货品集中发往义乌。
借由来料加工,汕头-汶川-义乌三地之间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三角贸易”线。杨梅出货单上的数据显示,每个月大约有20万~30万件的内裤、泳衣发向义乌。
为什么是内裤和泳衣?“一方面,这类产品便于计件、多劳多得,比较符合当时汶川的人力情况;另一方面,汶川乡镇之间的交通不太方便,内裤泳衣制作简单,工人做熟了,也能带回家里生产。”张映民有近20年的服装制作行业经验,对于“什么地方适合做什么服装种类”,他有自己的判断。
张映民表示,自己按照珠三角同等产品的生产标准来定代工费,比如每件内裤的代工费是9毛钱,每月的15日会准时打出代工费,费用通常在20多万元。“这几年熟练工变多,有时候会更高。
不过,义乌这次疫情却让汶川的小生意产生了“危机”。因为疫情管控,义乌的外贸发货暂时停了,导致汶川生产出来的无痕内裤等产品开始积压,短期内无法变现,但张映民并没有打算停止下单。
由于忙着赶订单,杨梅这几天都没有看新闻,8月10日接到《天下网商》的采访前,她甚至还不知道义乌正在接受疫情考验。“因为张总(张映民)给汶川的单子,还是正常的啊。”
此时,身在义乌的张映民早几天就开始了居家办公。虽然疫情对义乌外贸市场影响较大,不过他表示,这个月15日仍按计划给汶川工人们打出了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