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映民看来,这批货有“不得不下订单、不得不积压”的理由。
1500人在做的“小生意
杨梅是汶川县来料加工总部车间的总负责人。她的手上有一份不停更新的配货单,上面记录着当地各个乡镇车间近期(一般是一周或者几天)需要负责加工的产品种类、数量。
来料加工,是传统服装制造业中的一类基础项目。这个环节不需要太多知识,主要依靠手工程序,制作也相对简单,方便学习和上手。
杨梅告诉《天下网商》,工人一般经过几天培训就能正式上岗,“这几年生产速度能跟上了,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订单准时交货,有时候一次发几千件,有时候一次上万件。”
这门生意在汶川的兴起,可以追溯至2018年。
据四川在线报道,2018年7月,杨梅作为汶县代表赴浙江金华考察学习,发现了当地有招募来料加工项目的意向。杨梅发现,这个项目对工作地点要求灵活,可以让汶川当地的姐妹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后来,在两地的努力下,来料加工项目被正式引入汶川县。
杨梅成了汶川当地个开始做来料加工的人。她介绍,从义乌引进的来料加工,主要照顾到了本地的农村妇女和残疾人群体,让原本许多“无收入、低收入、经济较难独立”的人群,找到了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赚钱的另一种可能。
不过,由于汶川当地村与村之间交通并不便捷,因此这门生意的模式,初是通过给需要做活的工人“上门送原料、再上门取成品”的方式进行,后来,各个乡镇相继建立来料加工车间,让工人可以就近上班。
今年3月的一组数据显示,汶川县已在7个乡镇建立了来料加工车间37个,参与加工工人达1500余人,其中女性占95%。
从产能规模上来看,这依然是一门“小生意”——汶川来料加工2021年带来的总产值超过350万元,大致相当于江浙沪一个中型制衣工厂的产能。可对于当地而言,这门生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