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凡:接下来的问题是国产替代到底有没有窗口期,选三位嘉宾从他们的行业进行分享。请孙总、汤总还有张总,分别从早期投资、并购和赛道三个不同视角,来分享国产替代有没有所谓的窗口期?
孙琦:从医疗的角度,大的国产替代过程已经过去了。器械眼下正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期。
首先从宏观来看,器械的依存度远远大于药。中国本身也是仿制药大国,器械是中大型设备进口非常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去年6月份,财政部出台了文件,今年1月1号开始,全国三级医院购国产设备是有一定的指标,不低于50%,各地可以参考执行。这已经有一条政策红线。因为以往医院的国产化是30%、40%。
第二是从产业的技术角度来讲,以医疗器械为例,它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到材料方面、涉及到机电、算法,涉及到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它很难是一个企业独立完成所有的零部件和所有关键的供给,它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制造的水平,零部件厂商的供应,加工精度和材料。这些能不能在中国国内大限度的自己供给。以往产业环境来得比较晚,但是随着这几年国家不断推先进制造,我们有一些先进制造的同行他们大干猛干,使得中国大量的高等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和制造精度的提高,以及新兴材料的突破。这些技术的可能性逐步到来。
第三个资本环境。眼下的医疗和器械,一二级市场整体是处于低谷,这个时候是你充分选择建仓的好时机。这一机遇期如何把握,现在医疗行业任何的细分赛道,很难看到一个赛道起来,然后机会出现了然后你再扑上去,这个机遇大概率现在错过了。所以要做决策的,要有前瞻性,对你所关注的细分赛道你要预判,提前布局。
汤琪:国产替代的窗口期,我的理解是如果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去看的话,应该算是赛程过半。
我们公司2017—2019年在这一概念上就已经做了很多的投入了。从细分的赛道上来讲,因为受行业本身因素影响,国产替代有强有弱,有快有慢。所以,我认为细分的赛道里面,还有很多选择时机。就我们自己来说,我们现在主要是在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制造,还有数字化这些赛道上,在进一步选择国产替代的标的。
张权勋:机会来自于中国对世界而言的短板。现在讲短板,一个是中国芯,芯片半导体的差距比较大,隔的代差比较大。另外是新材料领域,我觉得中国在很多电子零器件,元器件方面的材料性能,还有做出来的寿命等,和国际上还是有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