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办理境外投资ODI备案的注意事项是怎样的?
办理境外投资 ODI 备案,需从备案要求、材料准备、审批流程、外汇管理、后续监管等多方面注意相关事项,以确保备案顺利进行。
熟悉备案要求与流程:在启动 ODI 备案前,企业务必深入了解商务部、发改委以及外汇管理局等部门的具体备案要求和流程。尤其要关注各地方商务局和发改委的操作指南和审批时间,因为不同地区的政策和流程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某些地区对特定行业的投资项目可能有额外的审批环节或材料要求。
做好投资主体规划: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均可进行境外投资,原则上公司或合伙企业形式均可。但对于存在较多自然人合伙人的合伙企业,主管部门会严管,备案难度较大,建议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申请 ODI 备案。虽无明确规定企业成立期限,但鉴于主管部门对 “快设快出” 情形的严管倾向,实践中若企业成立时间不满一年,通过核准 / 备案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确保投资可行性与资金合规:需具体说明境内投资主体股东或合伙人背景、资金来源以及境外投资项目的真实性。为提高备案通过率,应重点关注证明投资资金来源真实合规的支持性文件,如银行存款证明、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银行出具的含融资金额的意向书等。比如银行存款证明能直观显示企业资金实力,审计报告可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满足财务指标要求:近一年经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不能出现亏损,净资产回报率高于 5%,且资产负债率低于 70%。建议采用具备一定资产规模及运营效益的实体作为境外投资主体,并与拟境外投资项目的经营规模相匹配,避免 “母小子大” 情况,防止引起主管部门对投资合理性和风险承受能力的质疑。
明确境外投资方向:根据国务院《关于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指导意见的通知》,境外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开展、限制开展和禁止开展三类。企业应仔细研究,确保投资方向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对于鼓励类项目,可积极推进并利用政策支持;限制类项目需谨慎评估并履行审批程序;禁止类项目坚决不涉足,避免法律风险。
准备充分且真实的材料:提前准备好所有必要的备案材料,包括公司营业执照、境外投资主体信息、投资合同或协议、投资资金来源证明等。要确保所有材料真实、完整、准确,避免因材料不全或错误导致备案延误。比如,材料中的数据应相互印证,合同协议条款应清晰无歧义。
遵循审批流程:按照商务部、发改委和外汇管理局的审批流程逐步推进,不要跳过任何环节。特别要注意发改委的核准或备案环节,这直接影响企业能否获得境外投资资格。在提交申请后,及时关注审批进度,如遇问题积极配合解决。
重视外汇管理:完成 ODI 备案后,企业需向外汇管理局进行外汇登记,以便后续资金汇出和外汇管理。要严格遵守外汇管理局的相关规定,确保资金流动合法合规。比如,按规定办理外汇资金的汇出手续,不得违规转移资金。
及时沟通咨询:备案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疑问,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咨询。可通过电话、邮件或现场咨询等方式,获取准确的指导和建议,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错误。
关注后续监管:完成 ODI 备案后,企业需接受相关部门的后续监管和检查。应积极配合监管要求,定期报告境外投资项目的进展和运营情况,如提交项目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
注意特殊情况处理:如果是多个企业一起投资,好由出资多的企业作为领投方申请 ODI 备案登记,或协商选出一家企业作为代表申请。完成备案登记后,需在 ODI 证书领取当天算起的两年内完成投资项目,如需延期应提前一个月申请延期登记,否则过了有效期需重新按流程做 ODI 备案登记 。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发生股权变更、资金增减等重大事项,企业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履行变更或报告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