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主要分为开放类、特定类和审定类三个类别,每个类别对应的业务场景和办理材料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一、类别划分及业务场景
开放类
业务场景:适用于运行风险较低、在视距内、适飞空域或非人口密集区飞行的无人机业务。包括农业植保(如喷洒农药、播种、生长监测等)、测绘与巡检(如地形测绘、工程测绘、资源监测、电力线路巡检等)、航拍与摄影(如影视制作、活动记录、旅游宣传航拍等)以及常规巡检(如城市基础设施巡查、环境监测等)。
特定类
业务场景:适用于运行风险较高、需在管制空域、人口密集区或复杂环境下飞行的无人机业务。包括城市物流配送(如无人机“最后一公里”配送)、复杂环境电力巡检(如高压线附近作业、夜间巡检等)、应急救援与夜间作业(如灾情监测、物资投放、夜间飞行等)以及人口密集区飞行(如城市消防、密集区巡检等)。
审定类
业务场景:适用于运行风险极高、涉及载人、超视距或敏感区域飞行的无人机业务。包括载人无人机运营(如载人飞行器)、超视距跨境物流(如跨境货物运输)以及边境巡逻或敏感区域监控(如军事侦查、边境巡检等)。
二、办理材料
开放类
企业资质:独立法人资格,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含无人机运营。
人员资质:操控员需通过民航局认可的培训(如AOPA、UTC等),并持有无人机驾驶员执照。
设备要求:无人机需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如电子围栏、避障功能),并完成实名登记。
运营管理制度:包括运营计划(范围、时间、任务类型)、安全管理制度、风险评估报告等。
其他材料:如设备合规证明(如电子围栏检测报告)、法人身份证、营业执照副本等。
特定类
企业资质: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不低于一定金额(如50万元或更高,具体根据业务需求),有固定办公场所。
人员资质:操控员需持有CAAC执照(视距内或超视距),安全管理人员需具备航空安全管理经验。
设备要求:无人机需配备远程ID、ADS-B等设备,并通过适航审查。
运营管理制度:包括详细运营计划(含空域申请、飞行路线)、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风险缓解措施方案等。
保险要求:需投保保额足够的无人机第三者责任险。
其他材料:如飞行区域地图(标注禁飞区、管制区边界)、每日最大飞行架次计划、应急处置流程文件等。
审定类
企业资质: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有专业运营团队。
人员资质:安全管理人员需持民航局颁发的安全管理证书,操控员需持有CAACgaoji执照。
设备要求:无人机需配备高可靠性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并通过适航审定。
运营管理制度:包括全面运营手册(含飞行操作、维护保养、应急处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审定申请报告等。
其他材料:如民航局要求的其他专项材料(如空域协调文件、环境评估报告)、法人身份证、营业执照副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