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900-2011《空气净化用竹炭》中8项检测项目的详细说明

GB/T 26900-2011《空气净化用竹炭》中8项检测项目的详细说明

发布商家
上海复兴复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
王经理(先生)
电话
4001818932
手机
15000212020
实验室
上海鸿英检测
报价
产品不同,导致检测项目与费用不同
需提供资料
申请表、邮寄样品、出具报告并邮回

以下是GB/T 26900-2011《空气净化用竹炭》中8项检测项目的详细说明,涵盖物理性能及空气污染物吸附能力的核心指标:



1. 外观

检测目的

评估竹炭产品的表面质量及完整性,确保无缺陷或污染。

方法

· 目测检查:颜色均匀(深黑色或棕黑色)、表面无霉斑、裂纹或机械损伤。

· 触感检查:质地坚硬,无松散碎屑或明显变形。

标准要求

· 一级品:表面光滑,无明显裂痕,颗粒均匀(直径偏差≤±5%)。

· 二级品:允许轻微裂纹或表面粗糙,不影响使用性能。



2. 水分含量

检测目的

测定竹炭中游离水的比例,水分过高会降低吸附能力或引发霉变。

方法

· 烘箱干燥法

1. 取样品粉碎至1mm以下,称重(m₁)。

2. 105±2℃烘箱干燥至恒重(m₂)。

3. 计算:
\text{水分含量(%)} = \frac{m₁ - m₂}{m₁} \times 100\%

限值要求

· 空气净化用竹炭:≤8.0%。



3. 灰分含量

检测目的

测定竹炭中无机矿物质残留量,灰分过高会堵塞孔隙,降低吸附效率。

方法

· 高温灼烧法

1. 样品粉碎后称重(m₁)。

2. 放入马弗炉,800℃灼烧4小时至恒重(m₂)。

3. 计算:
\text{灰分含量(%)} = \frac{m₂}{m₁} \times 100\%

限值要求

· 一级品:≤3.0%;

· 二级品:≤5.0%。



4. 挥发分含量

检测目的

检测竹炭中可挥发的有机物及部分不稳定碳结构,反映炭化工艺是否彻底。

方法

· 隔绝空气加热法

1. 称取样品(m₁),放入带盖坩埚。

2. 900℃隔绝空气加热7分钟,冷却称重(m₂)。

3. 计算:
\text{挥发分(%)} = \frac{m₁ - m₂}{m₁} \times 100\%

限值要求

· 空气净化用竹炭:≤10.0%。



5. 固定碳含量

检测目的

衡量竹炭中稳定碳的比例,直接决定吸附性能(孔隙结构及比表面积)。

方法

· 间接计算法
\text{固定碳(%)} = 100\% - \text{水分含量} - \text{灰分含量} - \text{挥发分含量}

限值要求

· 一级品:≥85.0%;

· 二级品:≥80.0%。



6. 甲醛吸附率

检测目的

量化竹炭对甲醛的去除能力,核心功能指标。

方法

· 实验舱法

1. 在1m³密闭舱内注入甲醛(初始浓度1.0±0.2mg/m³)。

2. 放入竹炭样品(用量按标准规定),运行24小时。

3. 分光光度计测定最终浓度,计算吸附率:
\text{吸附率(%)} = \frac{C_0 - C_t}{C_0} \times 100\%

限值要求

· 一级品:≥85%;

· 二级品:≥70%。



7. 苯吸附率

检测目的

测试竹炭对苯系物的吸附效果,反映对非极性有机物的净化能力。

方法

· 同甲醛吸附实验舱法,初始苯浓度0.5±0.1mg/m³。

· 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定量分析。

限值要求

· 一级品:≥80%;

· 二级品:≥65%。



8. TVOC吸附率

检测目的

评估竹炭对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净化能力。

方法

· 混合污染物法

1. 实验舱内注入苯、、二等TVOC(总初始浓度3.0mg/m³)。

2. 竹炭处理24小时后,GC-MS测定总浓度衰减。

限值要求

· 一级品:≥75%;

· 二级品:≥60%。



检测关键要点

1. 吸附性能关联:固定碳含量高、灰分低的竹炭通常吸附率更优。

2. 实验条件控制

· 温度23±2℃,湿度50±10%,避免环境干扰。

3. 样品预处理

· 吸附实验前需将竹炭在105℃烘干2小时,去除水分干扰。



实际应用指导

· 选型建议:优先选择一级品(固定碳≥85%、甲醛吸附≥85%),适合新装修高污染环境。

· 维护周期:竹炭吸附饱和后(约3~6个月),需高温再生或更换。

通过GB/T 26900-2011的检测,可科学评价竹炭的空气净化效能,确保产品符合健康环保要求。


人气
32
发布时间
2025-09-06 13:03
所属行业
检测认证
编号
41704680
我公司的其他供应信息
相关空气净化产品
拨打电话 请卖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