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老板的破局之道】包总一招“架构重组”,一年省税220万!0.5%核定征收实案揭秘
深夜,包总的服装公司样品间依然亮着灯。他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订单和财务报表,心情复杂。公司业务越来越好,年利润冲破了500万大关,但随之而来的税单也像一座大山—— 近125万的企业所得税和75万的分红个税,合计200万的税负 ,让他感觉是在为税务局打工。
服装行业的“票务困局”
包总的痛点非常典型:
上游 :很多优质的面料商、小加工厂无法提供规范发票。
下游 :直播带货、线上销售渠道费用繁杂,成本发票难以全额获取。
这导致公司账面利润“虚高”,在传统的查账征收模式下,税负沉重不堪。
转折点:一场财税咨询
在一次企业财税健康检查中,专家为他指了一条明路: 在税收优惠园区,新设一家小规模有限公司,并申请核定征收。
包总的“合规”之路
包总当机立断,在专业机构帮助下完成了三步操作:
1. 成立新主体 :在某合规园区注册了一家新的 小规模有限公司 (如“XX服饰设计中心”),主体公司与它形成业务合作关系。
2. 申请核定 :成功为这家新公司申请到 0.5% 的所得税核定征收率。
3. 业务分流 :将公司的部分业务,如 服装设计服务、品牌运营、线上直播推广 等,合理合规地分包给新公司来运营和开票。
效果对比(以分流300万业务为例):
场景 原主体公司(查账征收) 新设小规模公司(核定0.5%)
:--- :--- :---
承接业务收入 300万元 300万元
税务处理方式 按实际账面利润(假设120万)征税 视为利润 = 300万 0.5% = 1.5万元
企业所得税 120万 25% = 30万 0元 (利润极低,享受税收优惠)
税后利润分红个税 (120万-30万) 20% = 18万 约0.3万元 (按1.5万元利润计算)
综合税负 约48万元 增值税(1%)+ 附加税 + 个税 ≈ 3.5万元以内
效果 — 单笔业务超过44.5万元!
通过将部分业务合理分流,包总公司整体税负得到了惊人优化,一年累计达到 220万元 。
“这就像找到了一个合规的‘税务调节器’!”包总感慨,“省下的钱,我立刻投入了新品研发和升级了生产线。最关键的是,新公司是 有限责任 ,和我原来的公司风险完全隔离开,心里特别踏实。”
【重要提示】
1. 业务真实是底线 :合同、资金、发票和服务成果必须统一,经得起核查。
2. 政策动态变化 :核定征收政策在不断调整,有收紧趋势,操作需依托专业顾问并把握时机。
3. 行业适配性 :此方案特别适合像服装行业这样存在“成本票缺口”的利润型公司。
如果您也和包总一样,正被高税负困扰,不妨思考:您的企业架构,是否已经最优?
(免责声明:本文案基于通用逻辑创作,旨在提供思路参考。包总为化名,具体效果因企业实际情况而异。任何行为均应咨询专业机构,确保合规合法。)煤炭行业、医疗行业、建筑材料、服务行业、商贸行业:解决成本进项问题,直接来找邓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