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由食品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多家**机构联合起草的《纸类食品接触材料用造纸化学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T/CNFIA 247-2025)正式发布并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为纸类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安全检测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引发食品包装行业和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广泛关注。
标准出台背景:聚焦食品接触安全,筑牢健康防线
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健康,而纸类材料作为食品包装的常用载体,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造纸化学品(如干强剂、施胶剂、絮凝剂等)可能残留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一种具有潜在健康风险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对造成危害。
此前,行业内针对造纸化学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缺乏统一标准,不同检测机构采用的方法各异,导致检测结果可比性差、数据可信度不足,给企业质量管控和市场监管带来诸多难题。在此背景下,T/CNFIA 247-2025标准的发布填补了行业空白,为丙烯酰胺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标准核心内容:覆盖多类化学品,检测流程全规范
1. 适用范围广泛,覆盖主流造纸化学品
标准明确适用于干强剂、纤维增强剂、纤维改性剂、助留剂、助滤剂、施胶剂、絮凝剂、胶乳等各类纸类食品接触材料用造纸化学品,基本涵盖了造纸过程中常用的化学助剂,满足企业多样化的检测需求。
2. 检测原理与技术细节清晰
采用液相色谱法作为核心检测手段,通过“样品溶解/提取→沉淀净化→离心过滤→色谱分析”的流程实现丙烯酰胺的定量测定。具体包括:
- 样品前处理:根据化学品类型(水溶性液体、非水溶性液体、固体颗粒等)制定差异化处理方案,如水溶性样品用水溶解后经沉淀,非水溶性样品用超声提取,确保目标物充分分离。
- 色谱条件: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3.6mmol/L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25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198nm,保证丙烯酰胺的分离与定量。
- 定量方法:采用峰面积外标法,通过0.2mg/L~10mg/L的标准工作曲线实现定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性能指标明确,保障检测可靠性
标准对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作出明确规定:

要求在重复性条件下,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差值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确保检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标准发布意义:规范行业发展,护航食品安全
1. 统一检测标准,提升数据公信力:标准的实施结束了丙烯酰胺检测方法“各自为战”的局面,使不同机构的检测结果具备可比性,为企业质量控制、市场监管和产品进出口提供可靠依据。
2. 强化风险管控,保障消费者健康:通过测定造纸化学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帮助企业及时排查原料隐患,从源头降低食品包装的安全风险,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3. 推动行业升级,助力合规生产:标准为造纸化学品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质量控制指标,倒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选用低残留原料,推动食品接触材料行业向更安全、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第三方检测服务:专业赋能企业合规升级
作为深耕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领域的第三方机构,我们已升级检测能力,可依据T/CNFIA 247-2025标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
- 全品类覆盖:针对干强剂、施胶剂、絮凝剂等各类造纸化学品,提供定制化检测方案。
- 检测:配备液相色谱仪(带紫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超声波发生器等先进设备,严格遵循标准流程,确保检测结果可靠。
- 合规服务:结合标准要求为企业提供检测报告解读、质量风险评估及合规建议,助力企业快速满足标准要求,规避市场风险。
热搜关键词:食品接触材料检测、丙烯酰胺检测标准、造纸化学品安全检测、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包装安全新规、T/CNFIA 247-2025解读
有相关的检测需求,可以联系我们,获取专业检测服务,让产品合规更安心!
联系人:邹工
——————————————————————————————————————————————

相关资讯
近年来,市场上因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问题引发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些事件不仅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也对相关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也暴露出我国食品接触材料行业在质量监管和标准体系方面存在的不足。例如,2023 年某知名外卖平台曝光部分外卖包装用纸中存在丙烯酰胺超标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涉事企业不仅面临巨额罚款,还失去了大量消费者的信任,市场份额大幅下降;2024 年某食品企业使用的纸质包装盒被检测出有害物质迁移超标,导致其生产的食品全部召回,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事件的发生,让行业企业和监管部门深刻认识到,加强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团体标准 T/CNFIA 247-2025 加快了制定和发布进程,通过规范造纸化学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方法,从源头控制有害物质的引入,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也为行业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质量安全红线,引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在检测行业中,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搜话题,尤其是丙烯酰胺、塑化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更是检测机构的重点业务领域和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升,食品接触材料检测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相关行业报告显示,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检测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 15%,其中有害物质检测占比超过 60%。丙烯酰胺作为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重要有害物质之一,其检测需求尤为旺盛,不仅监管部门的抽检任务量大幅增加,企业为满足自身质量控制需求,也纷纷将丙烯酰胺检测纳入常规检测项目。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不同检测机构采用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参数各异,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团体标准 T/CNFIA 247-2025 的发布,为检测机构提供了统一的丙烯酰胺检测方法,有助于规范检测市场秩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满足市场对丙烯酰胺检测的迫切需求,也为检测机构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团体标准 T/CNFIA 247-2025 的实施也为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提供了重要支持。监管部门可通过对标准检测数据的汇总分析,掌握行业内丙烯酰胺超标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识别高风险企业和高风险产品类型,提前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引导企业采取防控措施。例如,若监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某一地区的聚丙烯酰胺类助留剂产品丙烯酰胺超标率较高,可及时发布风险预警,要求该地区相关企业加强质量控制,并组织专项抽检,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在发生质量安全事件时,监管部门可依据标准快速开展检测,明确事件原因,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如召回不合格产品、责令企业整改等,提高应急处置效率,限度减少事件对消费者健康和市场秩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