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由食品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多家**机构联合起草的《纸类食品接触材料用造纸化学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T/CNFIA 247-2025)正式发布并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为纸类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安全检测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引发食品包装行业和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广泛关注。
标准出台背景:聚焦食品接触安全,筑牢健康防线
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健康,而纸类材料作为食品包装的常用载体,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造纸化学品(如干强剂、施胶剂、絮凝剂等)可能残留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一种具有潜在健康风险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对造成危害。
此前,行业内针对造纸化学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缺乏统一标准,不同检测机构采用的方法各异,导致检测结果可比性差、数据可信度不足,给企业质量管控和市场监管带来诸多难题。在此背景下,T/CNFIA 247-2025标准的发布填补了行业空白,为丙烯酰胺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标准核心内容:覆盖多类化学品,检测流程全规范
1. 适用范围广泛,覆盖主流造纸化学品
标准明确适用于干强剂、纤维增强剂、纤维改性剂、助留剂、助滤剂、施胶剂、絮凝剂、胶乳等各类纸类食品接触材料用造纸化学品,基本涵盖了造纸过程中常用的化学助剂,满足企业多样化的检测需求。
2. 检测原理与技术细节清晰
采用液相色谱法作为核心检测手段,通过“样品溶解/提取→沉淀净化→离心过滤→色谱分析”的流程实现丙烯酰胺的定量测定。具体包括:
- 样品前处理:根据化学品类型(水溶性液体、非水溶性液体、固体颗粒等)制定差异化处理方案,如水溶性样品用水溶解后经沉淀,非水溶性样品用超声提取,确保目标物充分分离。
- 色谱条件: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3.6mmol/L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25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198nm,保证丙烯酰胺的分离与定量。
- 定量方法:采用峰面积外标法,通过0.2mg/L~10mg/L的标准工作曲线实现定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性能指标明确,保障检测可靠性
标准对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作出明确规定:

要求在重复性条件下,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差值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确保检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标准发布意义:规范行业发展,护航食品安全
1. 统一检测标准,提升数据公信力:标准的实施结束了丙烯酰胺检测方法“各自为战”的局面,使不同机构的检测结果具备可比性,为企业质量控制、市场监管和产品进出口提供可靠依据。
2. 强化风险管控,保障消费者健康:通过测定造纸化学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帮助企业及时排查原料隐患,从源头降低食品包装的安全风险,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3. 推动行业升级,助力合规生产:标准为造纸化学品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质量控制指标,倒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选用低残留原料,推动食品接触材料行业向更安全、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第三方检测服务:专业赋能企业合规升级
作为深耕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领域的第三方机构,我们已升级检测能力,可依据T/CNFIA 247-2025标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
- 全品类覆盖:针对干强剂、施胶剂、絮凝剂等各类造纸化学品,提供定制化检测方案。
- 检测:配备液相色谱仪(带紫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超声波发生器等先进设备,严格遵循标准流程,确保检测结果可靠。
- 合规服务:结合标准要求为企业提供检测报告解读、质量风险评估及合规建议,助力企业快速满足标准要求,规避市场风险。
热搜关键词:食品接触材料检测、丙烯酰胺检测标准、造纸化学品安全检测、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包装安全新规、T/CNFIA 247-2025解读
有相关的检测需求,可以联系我们,获取专业检测服务,让产品合规更安心!
联系人:邹工
——————————————————————————————————————————————

相关资讯
****,团体标准 T/CNFIA 247 - 2025《纸类食品接触材料用造纸化学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的发布与实施,是我国纸类食品接触材料行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从标准制定背景来看,它顺应了食品安全监管加强、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从标准内容来看,其明确的适用范围、科学的检测方法、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为行业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技术依据;从实施意义来看,它不仅保障了消费者健康权益,推动了造纸化学品行业和纸类食品接触材料行业的技术升级、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还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增强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了跨领域合作和绿色供应链建设。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随着标准的不断修订完善、技术的持续创新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该标准将持续发挥作用,我国纸类食品接触材料行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为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团体标准 T/CNFIA 247-2025 中规定的液相色谱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造纸化学品样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不同类型的造纸化学品样品,其基质组成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如液体状样品可能含有较多的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固体状样品可能含有较多的填料和杂质,这些因素都会对丙烯酰胺的提取和检测产生影响。例如,对于含有大量油脂的施胶剂样品,若采用常规的水提方法,丙烯酰胺的提取效率可能较低,此时需要先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去除油脂,再进行水提;对于含有较多高分子聚合物的助留剂样品,可能需要采用超声提取或微波辅助提取等方法,提高丙烯酰胺的提取效率。在色谱条件方面,也需要根据样品基质的情况进行调整,如对于杂质较多的样品,可能需要调整流动相的配比或梯度洗脱程序,以提高丙烯酰胺与杂质的分离度;对于痕量丙烯酰胺检测,可能需要采用柱后衍生等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检测机构和企业在使用液相色谱法进行丙烯酰胺检测时,需结合具体样品的特性,对检测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和验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团体标准 T/CNFIA 247-2025 对液相色谱仪的型号、参数等做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是基于行业内主流检测设备的性能水平和检测需求制定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仪器型号方面,标准要求液相色谱仪应具备紫外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这两种检测器是检测丙烯酰胺最常用的检测器类型,其中紫外检测器成本较低、操作简便,适用于常规检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能够检测多个波长,可通过光谱图对丙烯酰胺进行定性确认,避免假阳性结果,对产品进行丙烯酰胺含量检测,并将检测报告作为产品出厂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措施,造纸化学品生产企业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满足团体标准的要求,也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