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圈又传来新消息——墨西哥对来自中国的聚碳酸酯板下了“重手”。2025年10月7日,墨西哥经济部发布公告,决定对中国出口的聚碳酸酯板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一出来,大家都皱起了眉头——每公斤高达3.65美元左右,有效期四个月。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中国聚碳酸酯板出口到墨西哥的成本,一下子被“垫高”了好几层。
原本利润就不算高的行业,现在要在这笔关税里“掏腰包”,可真是压力不小。
出口企业的“焦虑时刻”
聚碳酸酯板是什么?它是一种高强度、透明、防冲击的塑料材料,常用于建筑采光顶棚、广告灯箱、隔音墙等领域。
中国是全球的聚碳酸酯板制造国之一,这次墨西哥的反倾销措施,直接让不少出口企业面临“两难”:
要么涨价让客户流失;
要么自己扛税压缩利润。
一位华东地区的板材出口商坦言:“前期我们好不容易打开墨西哥市场,现在又被这税卡住,算下来一吨要多几千美元成本,简直吃不消。”
“转口贸易”成了热门词
那怎么办?业内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第三国转口”。
像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因为港口条件好、贸易体系开放,被看作是新的中转节点。
一些企业考虑,通过在这些国家完成报关、仓储、换柜等合规操作,让产品以新的身份进入墨西哥市场。
这样做手续更复杂一些,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关税带来的冲击。
市场怎么看?
业内分析认为,这次反倾销调查可能会延长甚至升级成长期措施。
如果税率定格在当前区间,中国的直接出口份额可能被迫缩减。
行业也不是全是坏消息。
一些企业开始探索高附加值产品、环保型聚碳酸酯板等新方向,以提升产品竞争力,而不是仅靠价格打市场。
未来怎么走?
未来几个月,墨西哥还会公布的裁决结果。
在此期间,中国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优化供应链布局。
一句话
“关税来了不可怕,关键看谁能先找到新路。”
全球贸易在变,中国制造也在变。
能否从挑战中找到机会,或许正是这一轮产业洗牌的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