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底催促供应商或合作伙伴开票,核心是 **“提前沟通 + 明确规则 + 灵活施压”**,既要高效拿到发票,又要维护合作关系,通常会按 “沟通优先级” 搭配激励与约束措施,具体可分为 3 个层面。
一、提前铺垫:明确开票时间,从源头减少催票压力这是最基础也最有效的一步,避免年底临时催促导致被动,关键动作包括:
合同约定开票条款:在合作初期的采购 / 服务合同中,明确 “开票时间”(如 “付款后 7 个工作日内开具”“每月 25 日前结算并开票”)、“发票类型”(如专票 / 普票、税率)及 “逾期责任”,让开票有法律依据,减少后续争议。
季度 / 月度提前提醒:对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在 10-11 月(年底前 1-2 个月)通过邮件或对账函,同步 “年底开票截止时间”(如 “12 月 20 日前需完成本年所有已付款项的开票”),让对方提前规划开票节奏,避免因对方财务忙乱漏开。
筛选重点对象优先沟通:12 月初梳理全年未开票的合作方,按 “未开票金额从大到小” 排序(如百万级未开票优先于万元级),重点对接大额合作方,避免年底集中催大额发票导致对方无法及时响应。
二、激励措施:用 “利益让步” 换 “开票效率”,降低对方配合门槛对配合意愿弱或有实际困难(如财务人手不足)的合作方,通过小成本激励推动其优先开票,常见方式有:
提前支付尾款 / 预付款:若合同约定 “开票后付款”,可协商 “提前支付 50%-80% 款项,对方在约定时间内开票”,用资金让步换取对方优先处理开票需求,尤其适合依赖资金周转的中小型供应商。
承诺次年合作倾斜:对长期合作的核心供应商,明确 “若年底前完成所有开票,次年同等条件下优先续签合同” 或 “增加 10%-20% 合作份额”,用长期利益吸引对方配合,尤其适合希望稳定合作的供应商。
承担小额开票成本:部分供应商因 “开票金额小”(如几千元)觉得麻烦,可协商 “承担开票产生的小额税费”(如增值税及附加)或 “报销开票相关的交通 / 人工成本”,用小成本推动对方开票,避免因小额发票遗漏影响年底成本核算。
三、约束措施:用 “规则施压” 促配合,明确逾期后果对故意拖延或无理由拒绝开票的合作方,需通过明确的约束措施施压,避免陷入被动,常见方式有:
延迟付款并明确理由:若已付款但对方未开票,可发正式函件说明 “因未收到合规发票,暂延付剩余款项,待开票后 3 个工作日内支付”,用付款节奏倒逼对方开票,尤其适合已完成服务 / 交付的合作场景。
收取逾期违约金(按合同执行):若合同中约定了 “逾期开票违约金”(如 “每逾期 1 天按未开票金额的 0.1% 收取”),在多次沟通无效后,可发函告知将按合同收取违约金,通过法律约定的惩罚措施施压,适合有明确合同条款的合作。
暂停后续合作并同步告知:对非核心合作方,若年底多次催促仍不开票,可明确告知 “在未完成本年开票前,暂停次年新合作项目的对接”,用合作中断的风险倒逼对方重视,尤其适合可替代的中小型合作方。
法律途径兜底(最后手段):若对方无理由拒绝开票且金额较大(如 50 万以上),可委托律师发《律师函》,明确 “开票是法定义务,逾期将通过税务举报或诉讼解决”,通过法律威慑推动对方开票,避免因大额缺票导致年底多缴税款。
四、催票实操注意事项:避免 3 个常见问题,平衡效率与关系留痕所有沟通记录:无论是邮件、微信还是电话沟通,都需留存记录(如邮件截图、聊天记录、电话录音),注明 “沟通时间、内容、对方承诺”,避免后续对方否认,尤其涉及违约金或法律途径时需作为证据。
灵活区分合作类型:对核心供应商(如占采购额 30% 以上),优先用激励措施,避免约束措施影响长期关系;对非核心、可替代的供应商,可适当用约束措施,平衡效率与成本。
设定合理时间缓冲:给对方留出 1-2 周的开票准备时间(如要求 12 月 20 日前开票,需在 12 月 5 日前沟通),避免要求 “3 天内开票” 导致对方无法完成内部流程(如财务审批、发票申领),反而降低配合意愿。
综上,企业年底催票的核心是 “先礼后兵”—— 优先用提前沟通和激励措施降低配合门槛,对无理由拖延的再用约束措施施压,既保证高效拿到发票,又最大程度维护合作关系,避免因催票导致合作破裂。
为帮你规范催票流程,我可以整理一份 **《企业年底催票沟通函模板》**,包含不同场景(提前提醒、激励协商、约束施压)的函件内容,直接修改信息即可使用,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