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际化工展览会(ICIFChina2026)
时间:2026年9月15-17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总面积将超过140,000平米,全球2,500家行业头部和企业

2026年9月15-17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化工展览会(ICIF)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全球化工行业具影响力的展会之一,本届展会以“绿色创新·智造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家参展企业,展出面积突破10万平方米,集中展示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环保技术等领域的新产品与技术成果。
**全球化工巨头齐聚,展示前沿技术**
巴斯夫、陶氏化学、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等国际化工巨头悉数亮相,国内企业如中石化、万华化学、恒力石化等也携重磅产品参展。展会上,低碳技术与循环经济成为焦点。例如,巴斯夫展示了其基于生物质原料的“碳平衡”聚氨酯解决方案,通过可再生资源替代化石原料,实现全生命周期碳减排60%以上;万华化学则推出新型可降解塑料PBAT,可在自然环境中6个月内完全降解,为解决白色污染提供新路径。

**绿色转型与数字化成行业共识**
在同期举办的“全球化工峰会”上,专家指出,中国“双碳”目标正加速化工行业技术革命。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ICCA)主席安德烈·巴斯塔表示:“到2030年,全球化工行业需减少50%的碳排放,这依赖于绿色氢能、碳捕获技术(CCUS)和流程智能化的协同突破。”国内企业表现亮眼,中石化宣布其齐鲁石化CCUS项目已实现年封存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种植900万棵树;浙江某企业展示的“智慧工厂”系统,通过AI优化生产流程,能耗降低12%。
**新材料应用引爆市场关注**
新材料展区人流如织,高性能复合材料、电子化学品等产品备受瞩目。日本东丽公司推出的高强度碳纤维材料,重量仅为钢材的1/4,但强度提升5倍,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中国蓝星集团发布的半导体级高纯试剂,纯度达99.9999%,填补了国内光刻胶配套材料的空白。一位采购商感叹:“这些材料将直接推动下游产业的升级。”

**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凸显**
展会的“专精特新”专区汇聚了300余家中小企业,其创新成果令人耳目一新。苏州某企业研发的“纳米催化涂层”可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去除率提升至99.8%,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1/3;山东一家初创公司展示的“液态阳光”技术,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获评本届展会“颠覆性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强调:“中小企业是行业创新的毛细血管,政策支持将向技术驱动型倾斜。”
**国际合作与挑战并存**
全球供应链波动持续,但中外企业合作意愿强烈。德国某设备制造商与中化集团签署了价值3亿欧元的生物反应器订单,用于合成生物学生产;而美国杜邦公司则呼吁建立“跨境绿色技术共享平台”。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也成为热议话题,部分企业担忧贸易壁垒加剧。商务部研究院专家建议:“中国企业需加快构建碳足迹核算体系,以应对国际规则变化。”
**未来展望:化工行业迈向高质量增长**
展会闭幕时发布的《2025全球化工趋势报告》预测,未来五年,新能源材料、生物基化学品和低碳工艺的市场规模将年均增长15%以上。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阮力表示:“上海将依托ICIF平台,打造集研发、制造、贸易于一体的化工产业生态圈。”
这场化工行业的盛会,不仅展现了技术突破的澎湃动力,更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业新图景。正如一位参展商所言:“绿色化学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