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干、包装设计、卖货渠道和宣传团队都有了,看着万事俱备,“合作伙伴”却犯了难。
关于卖货这事,村子里的老人不是回听说。一些来过这里的背包客曾给出过同样的允诺,但希望种下不少,成真的却还没有。所以,对于张书雁先前的话,他们也只当是听故事,等真的来了这十多人,老人们将信将疑,倒自己退却了。
“原先说好的方式,村民们不同意了,他们要我们先给钱才能把柿子干给我们。”张书雁回忆,终他们把身上带的钱都给了村民,买下了1500多斤柿子干。
柿子干经过挑选,被运往遂昌进行入库,又用草木纸材料完成包装;遂昌网店协会解决仓储和物流等难题,摄影组同步拍摄纪录片,终确定将品牌定位成“善果”。
后来,这款素色包装的山村柿子干,上市3天卖出2000多盒。
铁器的荣耀
2016年7月,江西景德镇,六七人挤在一间狭小的房间内。
炉子烧得通红,灯光被衬托得昏暗,伴着“砰砰砰”的撞击声,大锤有节奏地抬起落下。这是自然造物在景德镇的一处工作室,专门用来打铁。
那不是一段轻松的时光。联合创始人王猛涛想推动中国打铁技艺的复兴,然而当他们把设计图纸拿给铁匠们时,“门外汉”的想法遭到了“变现”的难题。
铁匠师傅,是一个略显矛盾的群体。他们的境遇大多不算好。几十年前,一个铁匠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如今,很多铁匠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零散、复杂的打铁需求很难让他们投入精力。
但痴迷又几乎是铁匠们身上展露出的共同特质。有位在景德镇的铁匠赵玉王,他每天很忙,一个星期有6天会躲起来干活,留出摊。他每天抱怨着没钱赚,有时候却又去把卖出去几天的货,加点钱再买回来。
在王猛涛看来,只有当工艺品具备了现实性的时候,新的传统才会诞生。一行设计师,就这么决定亲自当一回打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