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机资质与空域申请全解析
一、什么是无人机资质?
无人机资质是指为确保无人机飞行安全、合法运营而要求的相关证件或认证,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无人机驾驶员资质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CAAC执照):由民航局颁发,适用于商用飞行(如航拍、测绘、电力巡检等)。根据飞行范围和权限,分为视距内驾驶员、超视距驾驶员和教员证三个等级。
其他资质:如ASFC执照(适用于航空模型竞赛和低空娱乐飞行)、人社部认可的无人机驾驶员证书等。
无人机运营企业资质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使用除微型以外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飞行活动的单位,需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或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申请并取得此证书。
其他服务能力等级资质证书:如无人机测绘企业服务能力等级资质证书、无人机飞防企业服务能力等级资质证书等。

二、办理无人机资质后是否可以合规飞行?
办理无人机资质是合规飞行的重要前提,但并非唯一条件。合规飞行还需满足以下要求:
实名登记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所有者应当依法进行实名登记,方可开展飞行活动。
空域申请
除微型、轻型无人机在适飞空域视距内运行外(无需单独审批),其他飞行活动需提前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申请空域。
飞行计划报备
在飞行前一天,按照批文要求发送次日飞行计划进行报备。
遵守飞行规范
不得在军事禁区、民航管制区等禁飞空域擅自飞行。
需配备专业操控员及应急预案。
需为至少2台无人机投保第三方责任险。
三、无人机资质与空域申请流程
无人机资质申请流程
确定申请类型:根据飞行需求,确定申请驾驶员资质还是运营企业资质。
准备申请材料:
驾驶员资质:身份证、学历证明、体检报告、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成绩等。
运营企业资质: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飞行器适航证、操控员执照等。
提交申请:
驾驶员资质:向民航局或其授权的培训机构提交申请。
运营企业资质: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或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
审核与发证:经审核合格后,颁发相应资质证书。

空域申请流程
确定飞行空域类型:
适飞空域:微型、轻型无人机在适飞空域内的飞行活动,如存在特定情形(如中继飞行、运载危险品等),也需提出飞行活动申请。
管制空域:真高120米以上空域、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以及周边空域、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机场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军事禁区、重要革命纪念地等区域为管制空域。
准备申请材料:
飞行计划申请:包括单位、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架数、使用的机场或临时起降点、任务性质、飞行区域、飞行高度、飞行日期、预计开始和结束时刻、现场保障人员联系方式等。
空域申请书:内容包括申请原因、申请事项、委托方、航空器信息、飞行时间、飞行地点、任务性质等。
公司相关资质证明:如测绘资质、无人机运营许可证等。
飞手执照及身份信息:确保飞手执照有效,身份信息准确无误。
飞行器参数信息:包括无人机的型号、重量、尺寸等。
任务证明材料:如进行测绘或拍摄,需提供相关任务证明。
提交申请:
登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使用CAAC账号登录,创建飞行计划并上传附件。
涉及敏感区域的飞行活动,需线下提交任务批准文件。
审核与批准:
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颁发飞行许可证。
飞行计划报备与执行:
在飞行前一天,按照批文要求发送次日飞行计划进行报备。
飞行当天还需进行起降报备。
获得飞行许可后,按照批准通知中的要求执行飞行任务,并严格遵守飞行规定和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