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贸易防卫局发布公告称,应本地生产商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宽幅热轧板卷提起反规避调查。这一进展发生在越南已于2025年7月4日作出反倾销终裁的背景下。根据裁定,中国热轧板卷产品被征收 23.10%—27.83% 的反倾销税,措施自2025年7月6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

该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热轧板卷出口企业在越南市场的成本显著上升,直接影响利润空间与市场份额。业内人士指出,越南对中国钢铁产品的贸易壁垒呈现长期化趋势,企业亟需寻找替代性市场通路,以维持产业链稳定和国际客户关系。
东南亚转口模式的兴起
在当前环境下,东南亚转口模式逐渐升温,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重要应对工具。
马来西亚:巴生港2024年吞吐量突破 1,360万标准箱,其中转口业务同比增长 19%,已成为钢铁和建材类产品中转的重要枢纽;
新加坡:作为区域航运中心,其自由港制度为钢铁制品转口提供便利;
泰国与印尼:区域港口群正在提升保税区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多操作选择。
通过在这些国家的保税区进行仓储、换柜与产地证申请,中国热轧板卷可再以第三国身份出口至越南,从而在合规框架下有效规避直接对华的高额关税。
成本与效益评估
行业测算显示,经由东南亚转口增加的成本约为 70—90美元/吨。与27.83%的关税相比,该成本仍具有显著经济优势。部分企业通过转口操作,成功维持了对越订单和客户关系,保障了工厂生产的连续性。
前瞻展望
越南的反倾销措施和反规避调查体现了区域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趋势。未来五年,中国热轧板卷出口企业的应对方向将包括:
短期 —— 借助东南亚转口模式保持市场通路;
中期 —— 分散出口市场,积极拓展中东、非洲和南美等新兴市场;
长期 —— 推动产品升级与差异化发展,增强在国际高壁垒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越南反倾销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东南亚转口模式的升温不仅为中国热轧板卷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替代通路,也展现出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灵活性与战略前瞻性。通过多元化布局和规范化操作,中国钢铁产业链有望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保持稳定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