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亚经济委员会于9月25日正式宣布,对中国铝箔征收 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此次裁定税率高达 20.24%,覆盖厚度 0.0046毫米—0.2毫米、宽度 20毫米—1616毫米 的铝箔卷产品。厦门厦顺铝箔有限公司被裁定税率 19.52%,上海神火铝箔有限公司 17.16%,其余多数企业则需面对 20.24% 的高关税。

出口困境凸显
2024年,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出口铝箔总额超过 8亿美元。在高关税下,企业利润被大幅压缩,订单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对于依赖该市场的企业而言,维持原有出口模式几乎难以为继。
转口成为应对选择
在壁垒面前,转口贸易逐渐成为现实解法。
土耳其、迪拜:依托保税仓和再出口政策,帮助产品“转换身份”进入欧亚市场;
马来西亚:东盟港口设施完善,换柜、贴标和产地证申请流程成熟,为转口提供稳定通道;
成本对比:转口操作平均增加 100—150美元/吨,远低于直接面对 17%—20% 的高额关税。
转口并非单一过渡,而是企业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下的 长期战略工具。未来3—5年,预计 40%以上的铝箔出口可能通过第三国中转完成。企业还需加大产品升级投入,推动高端铝箔在新能源、包装和电子领域的应用,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20.24%的关税无疑是沉重的挑战,但通过 转口贸易与多元化战略 并行,中国铝箔制造商依然能够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寻找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