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委员会昨天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PET纺粘无纺布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这无疑给国内相关企业敲响了警钟。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考虑“第三国转口贸易”这一策略,以应对潜在的关税风险,保住海外市场份额。

欧盟挥起反倾销大棒,中国企业怎么办?
这次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意味着如果裁定成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PET纺粘无纺布可能面临高额的反倾销税。这对于依赖欧盟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
“现在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太快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第三国转口贸易,就是一种可以考虑的应对方案。”
什么是“第三国转口”?
简单来说,就是先把货物出口到另一个国家(比如马来西亚、土耳其、新加坡等),在那里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比如换个包装、换个原产地证明,再以这个国家的身份出口到欧盟。这样一来,就可以规避欧盟的反倾销税了。
“曲线救国”靠谱吗?
当然靠谱!现在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很多企业都在用这种方法,把产品卖到那些设置了贸易壁垒的国家。
“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土耳其的地理位置,都是天然的转口贸易优势。”一位国际贸易专家解释说,“这些国家可以作为中国制造连接欧美市场的桥梁。”
转口贸易怎么操作?
其实流程并不复杂:
一步: 把货物从中国正常出口到第三国。
第二步: 在第三国的保税区,把货物换个包装,申请新的原产地证明。
第三步: 以第三国的名义,把货物出口到欧盟。
转口贸易是长久之计吗?
专家认为,随着国际贸易形势越来越复杂,第三国转口贸易会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仅是一种应急措施,更是一种战略选择。
“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采用这种模式,来保障供应链安全,分散市场风险,开拓更多元的国际市场。”
温馨提示:
欧盟的反倾销调查还在进行中,的反倾销税率尚未确定。建议相关企业密切关注欧盟委员会的官方公告,及时了解进展。积极考虑第三国转口贸易的可能性,做好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