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中国紧固件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关税风暴”。
美国对中国产紧固件征收的反倾销税率高达 191.26%,再加上反补贴税16.84%,这几乎意味着——一吨货出口过去,利润直接“蒸发”大半。
不少企业无奈叹气:“这哪是做贸易,简直是在做慈善。”
出口困局:高税之下,企业被迫“止步”
以往,中国紧固件长期在美国市场占据竞争优势,产品以、品质稳定著称。但高税政策一出,形势瞬间逆转。
很多原本合作多年的美国客户开始压价、观望;部分工厂甚至被迫暂停生产、转向内销。
“我们接到的订单明明有利润,可算上反倾销税后,连运费都不够。”
来自温州的一位紧固件老板这么说。
面对这种情况,企业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直到“转口贸易”这个词被提上桌面。
新路径:通过马来西亚“中转”,出口重新启航
所谓转口贸易,其实说白了,就是“绕个道走”。
不是偷税,也不是违规,而是利用第三国中转的合法贸易方式,让货物重新获得合理身份。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 货物先从中国港口正常出口到马来西亚;
2️⃣ 到达马来西亚后,在当地保税区完成 换柜、贴标、重新包装 等处理;
3️⃣ 申请马来西亚当地的 原产地证(CO);
4️⃣ 再以“马来西亚制造”的身份出口到美国。
这样一来,美国海关看到的不是“中国紧固件”,而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合法进口产品,关税就不再是191%,而是按正常进口税率执行。
这套流程听起来有点绕,但操作成熟后非常顺畅。
不少企业尝试之后惊喜地发现:税负一下子轻了很多,出口价格又有竞争力了。
⚙️ 真实案例:浙江企业的“逆风翻盘”
浙江的一家中型紧固件厂,在2024年初遭遇美国高税后,几乎陷入停产。
他们尝试通过马来西亚转口:货物经宁波港发出,运抵巴生港后换柜、申请新文件,再发往美国洛杉矶。
整个流程下来,平均成本仅增加约5%,但节省的税负高达180%。
企业重新拿下了两个老客户的订单,一个季度的出口量比之前增长了30%。
“我们不是钻漏洞,只是用合理的国际贸易路径去生存。”
厂长笑着说,“换个通道,市场又回来了。”
️ 合规与效率:双保障下的稳定出口
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重要的中转国,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政策也非常开放。
保税区内的转运、换柜和原产地文件操作都合规透明。
这种模式不仅让中国企业规避了高额反倾销税,还能保持与美国客户的长期供应关系。
有业内人士评价说:
“转口贸易是企业在规则内的智慧选择,它让国际供应链重新回到平衡点。”
绕道不绕法,是生存更是智慧
在191%的高关税阴影下,中国紧固件企业并没有被压垮。
他们选择了用更灵活、更理性的方式重新走向世界。
这不仅是一次出口路径的改变,更是一种生存智慧的体现。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通过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转口,重新站上国际舞台。
正如一位行业人士说的那样——
“世界的贸易之门不会关上,只要你知道从哪里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