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后,无论是从认定条件、程序细则还是评审要求等方面,均发生了重要变化。
造成很多企业措手不及、申报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要么不满足申报条件,要么就是评审中因为某些原因成为被重点抽查的对象。
从申报及评审来看,如果企业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认定失败的概率会大幅增加。
以2019年第一、二批高企认定申报情况为例,企业不能通过高企认定有以下几种可能:
企业成长性不够好,且授权的知识产权少于10个;
研发费用日常做账不规范,被税务抽查后提供不出有效的证明;
总收入中,贸易性质产品的收入占比较大;
在做专项审计时,从成本中挖掘研发费用;
网上申报时,企业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
那么,在高企申报中,该做好哪些工作,来规避以上问题呢?
深度了解政策!
对于操作过高新认定申报的企业们应该知道,高新认定申报本来就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专业化”的工作。
而新政策的实施细则更是让很多企业感觉到了高企申报的难度之大。
提前了解清楚新政策是当务之急。
储备足够的知识产权!
在高企申报中,知识产权与高企认定评审中的两项评分密切相关(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合计60分)。
储备足够的知识产权是工作核心,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对高企打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政策对知识产权的评分作出较大调整,不再只是数量多就能拿高分的局面了,现在保证有数量的还要体现有质量的存在,这个质量表现在知识产权类型、与产品的相关度、技术先进性等方面(发明专利的得分高于实用新型或软件著作权)。
发明专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议企业将申请发明专利提上议程,为以后高企申报打下牢固基础。
提到数量,不得不提一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高企认定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要求有明确,即:一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只能用在一项产品(服务)上,且知识产权必须授权给企业所有。
如果一些企业在成长性不好的情况下想通高企认定,则必须要在知识产权的数量上做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