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SO 9001 认证中,内审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系运行的监督者
检查体系文件执行情况:
内审员依据 ISO 9001 标准和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对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进行检查,确保体系文件的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例如,检查文件控制程序是否严格执行,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回收等环节是否符合规定;记录控制程序是否规范,各类记录是否完整、准确、可追溯。
监督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资料、与员工交流等方式,内审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判断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
例如,观察生产过程是否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设备维护保养是否到位,检验检测是否规范;与员工交流了解他们对体系的认识和执行情况,是否存在问题和困难。
二、问题发现与改进推动者
识别不符合项:
内审员在审核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符合项,包括体系文件与标准要求不符、实际工作与体系文件不符等问题。
例如,发现某一部门的工作流程与程序文件规定不一致,或者某项记录填写不完整、不准确;识别出关键过程的控制措施不到位,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等。
提出整改建议:
对于发现的不符合项,内审员不仅要指出问题所在,还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帮助责任部门制定有效的纠正措施。
例如,针对文件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建议加强文件培训,明确文件管理职责,建立文件定期评审机制;对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出优化工艺流程、加强员工培训、改进设备维护等建议。
跟踪整改效果:
内审员负责跟踪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确保责任部门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验证。
例如,通过现场复查、查阅整改记录等方式,确认不符合项是否得到有效纠正,整改措施是否持续有效;如果整改效果不理想,及时督促责任部门进一步改进,直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三、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促进者
提供管理评审输入:
内审员参与管理评审,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客观信息,包括内部审核结果、不符合项整改情况、客户反馈等,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这些信息有助于管理者全面了解体系的运行状况,做出正确的决策,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促进体系的不断完善:
内审员在审核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例如,通过对多个部门的审核,发现某些共性问题,建议企业对相关制度、流程进行修订和优化;针对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及时提醒企业进行体系调整,确保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培养员工质量意识:
内审员在审核过程中,与各部门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宣传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对不符合项的分析和整改,让员工深刻认识到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和改进的必要性,促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质量,积极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