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屏蔽室的施工流程是怎样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环节?

电磁屏蔽室的施工流程是怎样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环节?

发布商家
上海复兴复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
王经理(先生)
电话
4001818932
手机
15000212020
实验室
上海鸿英检测
报价
产品不同,导致检测项目与费用不同
需提供资料
申请表、邮寄样品、出具报告并邮回

电磁屏蔽室作为保障电磁环境纯净的核心设施,其施工流程需严格遵循“设计-预制-安装-调试-验收”的逻辑,每一步都直接影响最终的屏蔽效能与使用稳定性。结合行业规范(如GB/T 51103-2015《电磁屏蔽室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与实际工程经验,以下从施工流程关键环节控制两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电磁屏蔽室的施工流程

电磁屏蔽室的施工流程可分为前期准备、车间预制、现场安装、自检调试、竣工验收五大阶段,各阶段环环相扣,需严格按照顺序推进。

1. 前期准备:奠定施工基础

前期准备是施工的“先手棋”,直接决定后续环节的效率与质量,主要包括现场测量、技术设计、图纸深化三部分:

· 现场测量:施工前需对安装现场进行精 准测量,包括房间尺寸(长、宽、高)、墙面平整度、地面承载力、电源/通风口位置等。重点关注“一干二净三平四到位”(环境干燥、室内外清洁无杂物、顶墙地平、强弱电/风气水管/接地线到位)的现场条件(资料1、3、6、8),确保现场满足施工要求。

· 技术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如屏蔽效能、使用场景),确定屏蔽室的结构形式(如钢板焊接式、模块拼装式)、材料选择(如冷轧钢板厚度、屏蔽门类型)、配套设施(如电源滤波器、波导窗)等。例如,对于需要高频屏蔽的实验室,需采用2mm厚的冷轧钢板与刀插式屏蔽门。

· 图纸深化:将技术设计转化为可施工的图纸,包括壳体结构详图、屏蔽门安装图、滤波器与波导窗布置图、接地系统图等。图纸需明确各部件的尺寸、位置与连接方式,确保施工人员“按图施工”。

2. 车间预制:工业化生产保障精度

车间预制是电磁屏蔽室施工的重要环节,通过工业化生产提高部件精度,减少现场施工误差。主要包括壳体模块制作、龙骨框架准备、配套部件生产

· 壳体模块制作:根据图纸将冷轧钢板切割成标准模块(如1.2m×2.4m),并进行折弯、冲孔(如波导窗安装孔)处理。模块边缘需做“咬口”或“坡口”处理,便于现场焊接。

· 龙骨框架准备:采用镀锌方钢或槽钢制作龙骨框架,用于支撑壳体模块。龙骨的尺寸与间距需根据钢板厚度计算(如2mm厚钢板采用50×50mm方钢,间距1.2m),确保框架强度满足要求。

· 配套部件生产:包括电磁脉冲防护门(刀插式或铰链式)、波导窗(蜂窝型或矩形)、电源滤波器(高性能低通滤波器)等。例如,波导窗需采用铝蜂窝结构,孔眼尺寸≤λ/10(λ为电磁波波长),确保屏蔽效能≥60dB。

3. 现场安装:从框架到整体的组装

现场安装是将车间预制的部件组装成完整屏蔽室的过程,需严格按照“先框架后壳体、先结构后配套”的顺序进行:

· 搭建龙骨框架:根据图纸将龙骨框架固定在地面、墙面与顶棚上,确保框架水平、垂直(误差≤2mm/m)。龙骨与建筑结构的连接需采用膨胀螺栓,间距≤1m,确保稳定性。

· 钢板模块焊接:将预制的钢板模块逐块焊接在龙骨框架上,采用“连续满焊”工艺(焊缝宽度≥8mm,高度≥3mm),避免虚焊、漏焊。焊接顺序需从中心向四周扩展,减少焊接变形。例如,墙面模块需从底部开始,逐行向上焊接,确保模块之间紧密贴合。

· 配套部件安装:安装电磁屏蔽门(需调整门与门框的间隙≤1mm,确保刀插式结构接触良好)、电源滤波器(安装在电源入口处,与壳体接地)、波导窗(与空调风口衔接,采用密封胶密封)、转接板(用于信号线路进出)等。例如,波导窗需与空调风管采用法兰连接,避免空气泄漏。

· 内装修:在屏蔽壳体内部进行装修,包括墙面(如防火板)、地面(如防静电地板)、顶棚(如矿棉板)等。装修材料需采用非导电材料,避免影响屏蔽效能。

4. 自检与调试:确保屏蔽效能达标

自检与调试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关卡”,通过测试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确保屏蔽室满足设计要求:

· 壳体自检:在壳体焊接完成后,采用“火花检漏仪”检测焊缝是否存在漏点(如针孔),并对漏点进行补焊。用“电磁屏蔽效能测试仪”测试壳体的屏蔽效能(如10kHz~1GHz频段的屏蔽效能≥60dB)。

· 配套设施调试:测试电源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如插入损耗≥40dB)、波导窗的通风量与屏蔽效能(如通风量≥1000m³/h,屏蔽效能≥50dB)、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如≤0.1Ω,资料4提到的0.1Ω级工艺)。例如,接地电阻测试需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在干燥天气(湿度≤60%)下进行。

· 综合调试:模拟实际使用场景,测试屏蔽室的整体性能(如设备运行时的电磁泄漏、室内温度/湿度)。例如,在屏蔽室内启动高频设备,用频谱分析仪检测室外的电磁辐射强度,确保泄漏量≤1μV/m。

5. 竣工验收:第三方检测确认合格

竣工验收是电磁屏蔽室施工的最终环节,由建设单位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全面检测,确认符合设计要求与国家规范(如GB/T 51103-2015):

· 屏蔽效能检测:采用“电磁屏蔽效能测试仪”测试10kHz~18GHz频段的屏蔽效能,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如≥60dB)。

· 环境指标检测:测试室内温度(如18~25℃)、湿度(如40%~60%)、通风量(如≥5次/h)等环境指标,确保满足设备运行要求。

· 配套设施验收:检查电源滤波器、波导窗、屏蔽门等配套设施的安装质量(如滤波器接地可靠、屏蔽门启闭灵活),确保齐全、完好。

· 资料归档:将施工图纸、预制记录、自检报告、检测报告等资料整理归档,作为后续维护的依据。

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控制

电磁屏蔽室的施工质量直接取决于关键环节的控制,以下是需重点关注的环节:

1. 焊接质量:屏蔽效能的核心保障

焊接是电磁屏蔽室施工的“生命线”,焊缝的连续性与致密性直接影响屏蔽效能。需注意:

· 连续满焊:所有钢板模块之间、模块与龙骨之间必须采用连续满焊,避免“点焊”或“断焊”(资料2提到的“连续焊接,无虚焊、漏焊”)。例如,墙面模块与龙骨的焊缝需沿模块边缘连续焊接,长度≥模块周长的90%。

· 焊缝检查:采用“超声检测”或“射线检测”检查焊缝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如夹渣、气孔),并对缺陷进行返修。用“火花检漏仪”检测焊缝表面是否存在针孔(资料7提到的“焊缝饱满、平整、无夹渣”)。

2. 屏蔽门安装:电磁泄漏的关键节点

屏蔽门是电磁屏蔽室的“薄弱环节”,其密封性能直接影响整体屏蔽效能。需注意:

· 结构选择:优先选择“刀插式电动屏蔽门”(资料4提到的“刀插式电动屏蔽门”),其刀插结构(如不锈钢刀条)与门框的接触面积大,密封性能好(屏蔽效能≥60dB)。避免采用铰链式屏蔽门(屏蔽效能≤40dB),除非是小型屏蔽室。

· 安装精度:屏蔽门与门框的间隙需≤1mm,刀条与门框的接触压力需≥10N/cm(资料7提到的“门窗启闭灵活、密封良好”)。安装时需调整门的水平与垂直,确保门关闭时刀条完全插入门框的凹槽中。

3. 滤波器与波导窗:信号与通风的“屏障”

滤波器与波导窗是电磁屏蔽室的“进出口”,需确保其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如电源供应、通风),又能阻断电磁泄漏。需注意:

· 滤波器安装:电源滤波器需安装在屏蔽室的电源入口处(资料4提到的“设置高性能电源滤波器”),并与壳体可靠接地(接地电阻≤0.1Ω)。滤波器的规格需与电源电压、电流匹配(如220V/100A滤波器用于照明电源)。

· 波导窗处理:波导窗需采用“蜂窝型”结构(资料4提到的“蜂窝型波导窗”),其孔眼尺寸≤λ/10(λ为电磁波波长),确保屏蔽效能≥50dB。波导窗与空调风管的连接需采用“法兰密封”(资料4提到的“加框的蜂窝型波导窗”),避免空气泄漏(资料7提到的“波导窗与空调风口衔接”)。

4. 接地系统:设备安全与屏蔽效能的双重保障

接地系统是电磁屏蔽室的“保护神”,其接地电阻的大小直接影响设备安全(如防止高压脉冲放电)与屏蔽效能(如减少电磁反射)。需注意:

· 独立接地:采用“0.1Ω级工艺独立接地”(资料4提到的“0.1Ω级工艺独立接地”),接地体采用镀锌角钢(如50×50×5mm),长度≥2.5m,埋深≥1.5m(资料10提到的“接地系统改造”)。接地铜排需采用“热镀锌”处理,与接地体的连接需采用“放热焊接”(避免螺栓连接松动)。

· 等电位连接:所有金属部件(如壳体、龙骨、屏蔽门、滤波器)必须与接地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资料7提到的“等电位连接是重要环节”),确保整个屏蔽室形成一个“法拉第笼”,减少电磁干扰。

5. 交叉作业协调:避免破坏屏蔽效能

电磁屏蔽室施工常与机电(如空调、消防)、装修(如墙面、地面)交叉进行,需注意:

· 协同设计:在施工前与机电、装修单位进行协同设计,确定各专 业的施工顺序(如先安装屏蔽壳体,再安装空调风管)(资料4提到的“与机电协同设计”)。例如,空调风管需在屏蔽壳体安装完成后,通过波导窗进入屏蔽室,避免破坏壳体的完整性。

· 防护措施:在交叉作业时,需对屏蔽壳体进行防护(如覆盖塑料膜),避免装修材料(如水泥、涂料)污染壳体表面(资料5提到的“不得破坏电磁屏蔽效能”)。例如,地面装修时,需在屏蔽壳体表面铺设木板,避免重物撞击(资料10提到的“清理施工现场,确保环境整洁”)。

电磁屏蔽室的施工流程是一个“从设计到验收”的系统工程,需严格遵循“前期准备-车间预制-现场安装-自检调试-竣工验收”的顺序。施工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焊接质量、屏蔽门安装、滤波器与波导窗处理、接地系统、交叉作业协调等关键环节,确保屏蔽室的屏蔽效能(≥60dB)、功能性(如通风、电源供应)与安全性(如接地电阻≤0.1Ω)满足设计要求。

随着电磁屏蔽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流程也在向“工业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模块拼装式屏蔽室,现场安装时间缩短50%)。未来,结合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与数字化,提高施工精度与效率。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质量第 一”始终是电磁屏蔽室施工的核心原则,只有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才能打造出符合要求的电磁屏蔽室。


人气
28
发布时间
2025-09-11 13:03
所属行业
检测认证
编号
41708012
我公司的其他供应信息
相关电磁屏蔽室产品
拨打电话 请卖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