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 万研发外包没拿到一张合规票!按 25% 税率得缴 375 万企业所得税,这哪是做研发,简直是在给税务局‘送钱’!” 陈总把一叠外包合同和转账记录摔在办公桌上,纸张散落一地。他在深圳经营 “智创科技” 七年,主营人工智能算法研发,靠着高效的外包合作快速迭代产品,可这 1500 万外包无票支出,却成了悬在公司头顶的 “成本劫”,让他夜夜难眠。
科技公司的研发外包,本是提升效率的 “捷径”,却常因缺票变成 “难题”。智创科技的外包合作遍布高校实验室、独立研发团队和技术工作室:与华南理工大学某实验室合作的算法优化项目,300 万服务费只拿到一张事业单位收据,没法抵扣增值税;跟 5 个独立 AI 工程师合作的模型训练,450 万报酬全是个人转账,连普通发票都没有;还有给 3 家小型技术工作室的硬件测试服务,750 万支出换来的全是手写白条。财务总监老周拿着计算器算得直皱眉:“陈总,1500 万外包无票支出没法税前扣除,光企业所得税就得缴 375 万,这相当于咱们 2 个核心研发项目的全部预算!”
更让陈总揪心的是 “成本劫” 背后的连锁反应。上个月,金税四期系统发出预警,税务局工作人员上门核查时,看着满桌的外包凭证明确警示:研发外包费用占比过高且票据不合规,若不尽快整改,不仅要补税罚款,还可能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 这对智创科技来说,意味着失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5% 优惠税率等政策,相当于断了公司的 “利润来源”。
陈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跑遍了深圳的财税咨询机构。有人建议换能开票的大型外包公司,可成本得涨 25%,原本 100 万的外包项目得花 125 万,在科技行业 “拼速度、拼成本” 的竞争里,根本没了优势;有人提议 “找关联公司开票冲抵”,可 “外包项目、发票、资金、成果交付” 四流合一的严监管下,这无疑是自寻死路,他亲眼见过同行因虚增外包费用被列入失信名单,从此失去大客户合作资格。
就在陈总快要被 “成本劫” 压垮时,科技行业峰会上认识的张总给了他一线生机:“别慌!我之前 1200 万外包缺票,靠一个办法只花 12 万缴税,你这 1500 万也能轻松解决!” 陈总起初不敢信,直到看到张总拿出的税单 ——1200 万外包业务按 1% 缴了 12 万企业所得税,比 25% 税率省了 288 万,他才赶紧联系了张总推荐的园区财税咨询邓经理。
邓经理听完他的困境,笑着说:“科技公司的外包‘成本劫’很常见!在粤港澳大湾区税收优惠园区注册 1 家一般纳税人公司,申请 1%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专门承接研发外包业务,1500 万无票支出不仅合规,缴税还只要 15 万!”
陈总当天就行动起来,园区提供全程代办服务,从核名到拿到 “智创外包服务有限公司” 的营业执照,只用了三天。这家新公司专门对接所有研发外包合作:与高校实验室签合同、给独立工程师结算报酬、向技术工作室采购服务,按照园区政策,因 “外包业务初期账簿暂不健全”,企业所得税按收入总额 1% 核定征收,不用再纠结有没有成本票。
第一个月,智创外包服务公司就承接了 1400 万外包业务 ——320 万高校合作、430 万独立工程师服务、650 万技术工作室项目,合规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顺利入账。月底缴税时,陈总紧张得手心冒汗,直到老周拿着税单冲进办公室,声音都带着激动:“陈总!新公司才缴 14 万企业所得税!要是按以前 25% 的税率,这 1400 万得缴 350 万税,算下来 1500 万也才花 15 万缴税,比 375 万省太多了!”
如今的智创科技,终于摆脱了外包 “成本劫”。高校实验室的合作更稳定,独立工程师主动提供技术成果报告,技术工作室还推荐了新的优质合作资源。在新产品迭代会议上,陈总举着最新的算法模型笑道:“以前 1500 万外包无票支出要缴 375 万税,现在只花 15 万就解决了!这方案不仅解了‘成本劫’,还让咱们有更多资金投入核心研发!”
办公室里,研发人员正在用外包团队交付的模型做测试,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充满活力。陈总摩挲着新公司的缴税凭证,感慨道:“科技公司一定要警惕外包‘成本劫’,选对方案,1 家公司 + 1% 税率,就能用最少的税钱,把难题全解决!”煤炭行业、医疗行业、建筑材料、服务行业、商贸行业:解决成本进项问题,直接来找邓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