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重点解读:持有备案后,您的网站内容需避免哪些“雷区”?

监管重点解读:持有备案后,您的网站内容需避免哪些“雷区”?

发布商家
上海云锦合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
邓云霄(女士)
电话
13349542682
手机
13349542682
微信
13349542682

持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后,在日常运营中必须时刻警惕的内容“雷区”。触碰任何一条,都可能导致警告、罚款、直至吊销备案资格的严重后果。

核心原则

牢记您的身份是“信息服务提供者”,而非“诊疗机构”或“销售平台”。任何试图逾越这条界线的行为,都是最危险的雷区。

各“雷区”详解与典型案例1. 雷区一:变相从事诊疗活动

红线:任何形式的、针对个体患者的诊断、治疗建议和处方开具。

典型踩雷行为:

设立交互版块:如“AI智能问诊”、“快速提问”、“医患问答”、“我的医生”等,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健康咨询。

提供诊断工具:如“症状自测”、“疾病风险评估”、“用药推荐”等,根据用户输入的症状给出可能疾病或用药建议。

线上展示方剂:提供可根据病症生成中药方剂的功能。

2. 雷区二:变相进行线上交易

红线:任何直接或间接引导用户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的行为。

典型踩雷行为:

出现交易功能:设置“购物车”、“立即购买”、“加入库存”、“在线支付”、“抢购”、“预约购买”等按钮或接口。

展示交易信息:发布药品/医疗器械的销售价格、促销信息、打折活动。

引导至电商平台:虽无直接交易功能,但在页面中设置“前往天猫旗舰店”、“跳转京东购买”等一键导流按钮。(高风险灰色地带,极易被认定为变相交易)

3. 雷区三:发布虚假、夸大宣传的广告或信息

红线:内容不科学、不准确,误导消费者。

典型踩雷行为:

使用juedui化用语:如“最先进技术”、“疗效zuijia”、“药到病除”、“根治”、“安全无副作用”等。

夸大疗效:将保健食品宣传为有治疗功效,或夸大医疗器械的治疗效果。

诋毁同行:通过对比贬低其他产品。

利用形象代言: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专家、医生、患者等名义和形象作证明。

4. 雷区四:发布特殊药品信息

红线:发布国家明令禁止的信息。

典型踩雷行为:

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详细信息。

5. 雷区五:信息来源不明或未经证实

红线:信息无quanwei出处,内容不准确。

典型踩雷行为:

转载未经核实的“健康科普”文章,内容可能包含偏方、谣言。

药品/医疗器械信息未明确标注出处,或未链接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库。

6. 雷区六:未按要求公示备案信息

红线:隐匿资质,使用户无法验证。

典型踩雷行为:

未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标明《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编号。

编号不易查找(如放在网站底端、颜色与背景色接近、字体过小)。

7. 雷区七:为非法主体提供平台

红线:默许或纵容他人在您的平台上违规。

典型踩雷行为:

开设“健康论坛”或“用户评论區”,但未加审核,导致其中出现大量“求医问药”、“药品转让”或“诊疗经验分享”等违规内容。

为未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商家或产品提供信息展示平台。

8. 雷区八:个人信息保护不力

红线:泄露用户隐私数据。

典型踩雷行为:

在用户咨询或注册时,收集其健康状况、病历等敏感信息,但未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和安全措施,导致信息泄露。

9. 雷区九:网站安全漏洞导致被篡改

红线:因自身技术漏洞导致出现违法信息。

典型踩雷行为:

网站服务器存在安全漏洞,被黑客攻击后篡改页面,植入了非法药品销售信息或链接。是被攻击,企业也需承担管理不力的责任。

10. 雷区十: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红线:无章可循,管理混乱。

典型踩雷行为:

没有建立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内容由小编随意发布。

没有设置内容审核专员(或由备案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

没有保留信息发布、审核、巡查的日志记录,出事後无法追责。

 规避这些“雷区”的zuijia方法,是建立一套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巡查的内部管理制度,并确保每一位内容运营人员都深刻理解“信息服务”的边界在哪里。在内容发布前,多问一句:“这个功能或这个词,会不会让用户觉得我在给他看病或卖药给他?”


人气
10
发布时间
2025-10-12 17:49
所属行业
财务咨询
编号
41729213
我公司的其他供应信息
相关监管产品
拨打电话
微信咨询
请卖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