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选择真正意义上的“出海”或者全球化的难度不容小觑,不仅需要与比自身强悍多倍的对手博弈和厮杀,也是对自身底层技术、市场认知、本地化战略的重大考验。
杀出重围没有捷径,iMile创始人Rita认为,“能在这个过程活下来的,一定是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比如的技术、高水准的企业文化和组织协同能力,或者给行业带来了创新和革新。”
实现这些标准并不容易,但也正是这种压力与艰难,或许能倒逼中国企服加速重构与自我建设,以更加和稳健的姿态,走上更健康、长久的发展轨道。疫情阴霾下的上半年,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小的冲击。然而,有一个热词连疫情也阻止不了,那就是——数字藏品。
假若你对数字藏品没什么具象的认知,那么,如今估值已达40亿美元的“无聊猿”你有必要了解一下。
这个数字藏品业的鼻祖,火爆一度超出人们的预期,这把火终也烧到了国内。
作为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唯一标识的,经数字化的特定作品、艺术品和商品,目前国内的主流理解,数字藏品就是NFT(Non 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的简称)。
但国内数字藏品和国外NFT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功能落在“品”上,后者功能则在“币”上。在海外,NFT作为一种区块链技术下的代币,具备合法的金融属性。
那么,在国内并不具备金融属性的数字藏品为何还这么火?大热的背后,又隐藏了哪些风险?未来,数字藏品真的能帮助其他行业成为风口上的猪吗?
入场热、资本热、消费热
春江水暖鸭先知。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元宇宙相关企业全年新注册数量同比大幅增加3950.0%至567家。截至7月初,全国元宇宙相关企业新注册数为208家。数字藏品,2022年新注册相关企业28家。
“国内现在大大小小有四百多个从事数字藏品相关业务的企业,到后可能只有十分之一能真正活下来。”上海尊安文化董事长史飞在接受新零售商业评论采访时表示,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数字藏品热度飙升,但目前在国内仍处于起步期。
或许资本们也想投出个“黑马”来。今年以来,资本在数字藏品领域的动作也十分频繁。
根据新零售商业评论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17家数字藏品相关公司获得融资,后一轮融资花落数字藏品电商平台“福建天琛优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