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概述
GB 35844-2018《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 是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针对液化石油气(LPG)终端调压安全制定。该标准首 次集成 “三重安全切断+智能压力控制”技术体系,解决传统调压器闭压失效、过流泄漏等致命风险。
· 核心安全创新:
安全装置 | 响应要求 |
超压切断 | 出口压≥1.5倍标称值时 ≤3秒切断 |
低压切断 | 进口压≤0.2MPa时 ≤5秒切断 |
过流切断 | 流量≥2倍额定值时 ≤1秒切断 |
· 适用范围:
o 进口压力≤2.5MPa,出口压力2.8kPa/5.0kPa
o 流量≤2m³/h(家用)或≤100m³/h(商用)
14项核心测试项目技术详解
1. 结构
· 目的:验证本质安全设计冗余度。
· 操作流程:
1. 解剖检查:双阀芯独立密封结构(冗余设计)
2. 压力通道隔离验证:高压腔与低压腔无直接通路(染色渗透法GB/T 26951)
2. 外观
· 目的:排除制造缺陷导致的泄漏点。
· 操作流程:
1. 10倍放大镜检查壳体无缩孔(参照GB/T 9443)
2. 螺纹通止规验证(GB/T 3934)
3. 气密性
· 目的:预防微泄漏积累。
· 实验室方法:
o 操作流程:
测试部位 | 测试条件 | 判定标准 |
高压侧 | 充入3.75MPa液压(1.5倍MAX) | 保压3min压降≤0.1% |
低压侧 | 充入30kPa气压 | 浸水无气泡 |
4. 关闭压力(核心安全项)
· 目的:零流量时阀门密封性验证。
· 操作流程:
1. 进口加压至0.75MPa(1.5倍额定进口压),出口堵死
2. 60秒内压力上升≤1.25倍标称出口压(如5.0kPa型≤6.25kPa)
5. 出口压力
· 目的:保障下游压力稳定性。
· 操作流程:
1. 流量阶跃变化:0.1Qn→Qmax→0(阶跃间隔30秒)
2. 压力波动:全程≤标称值±10%(0.4级压力传感器)
6. 调压静特性
· 目的:绘制压力-流量特性曲线。
· 实验室方法:
o 操作流程:
1. 流量控制:质量流量计(精度0.5%)从0至Qmax(步长10%)
2. 压力记录:各流量点稳压1min后读数
3. 合格判定:全曲线在 ±10%标称压力带内
7. 耐冲击性
· 目的:抗运输及意外跌落。
· 操作流程:
1. 半正弦波冲击:峰值加速度150g,持续时间6ms(GB/T 2423.5)
2. 冲击后气密性复测合格
8. 耐压性
· 目的:验证极限承压能力。
· 操作流程:
o 爆破测试:水压匀速加压至5.0MPa(2倍MAX)→ 保压1min无破裂
9. 连接接头机械强度
· 目的:防止接口断裂泄漏。
· 操作流程:
1. 进口接头施加50N·m扭矩(家用)/ 120N·m(商用)
2. 无滑牙、无裂纹(扭矩传感器+应变片监测)
10. 机械耐用性
· 目的:模拟10年使用工况。
· 实验室方法:
o 操作流程:
1. 循环装置:
§ 进口压力循环 0.2MPa↔2.0MPa(频率1Hz)
§ 出口负载通断循环(频率0.5Hz)
2. 5万次循环后:
§ 关闭压力仍≤1.25倍标称值
§ 气密性压降≤0.1%
11. 耐腐蚀性
· 目的:适应沿海高湿环境。
· 操作流程:
1. 96h盐雾试验(GB/T 10125)
2. 关键运动部件无卡滞(启闭扭矩变化≤20%)
12. 超压切断安全装置
· 目的:出口超压时紧急断气。
· 操作流程:
1. 手动调高出口压至1.5倍标称值
2. 切断响应时间≤3秒(压力传感器+高速摄像机)
3. 复位压力≤0.8倍标称值
13. 低压切断安全装置
· 目的:预防气瓶耗尽回火。
· 操作流程:
1. 进口压降至0.2MPa(模拟气瓶耗尽)
2. 切断响应时间≤5秒
3. 复位需手动操作(防误启动)
14. 过流切断安全装置
· 目的:管道破裂时阻断大流量泄漏。
· 操作流程:
1. 出口突然全开(流量≥2倍Qmax)
2. 切断响应时间≤1秒(流量计采样率≥100Hz)
检测标准
GB 35844-2018 构建“主动防护-极限承压-终身可靠”三重安全维度:
维度 | 核心技术突破 | 安全价值 |
智能切断 | 超压(≤3秒)/低压(≤5秒)/过流(≤1秒)三重独立切断 | 解决90%燃气爆炸事故诱因 |
极端承压 | 5.0MPa耐压(2倍安全系数) + 150g抗冲击 + 50N·m抗扭矩 | 抵御野蛮操作/运输事故 |
长效可靠 | 5万次压力循环(等效10年) + 盐雾96h无卡滞 | 寿命提升至15年 |
精 准调压 | 静特性曲线波动≤±10% + 关闭压力漂移≤0.5kPa/年 | 保障燃具燃烧稳定性 |
实验室执行关键:
1. 切断响应测试陷阱:
· 超压测试需 阶跃加压速率≥1kPa/ms(慢速加压导致响应时间虚高)
· 过流测试必须 真实全开管道(节流阀模拟导致流量上升慢)
2. 机械耐用性加速方法:
· 在 60℃环境 进行循环测试(橡胶老化速率×3)
· 每1000次循环后 冷水喷淋(模拟冷热冲击)
3. 耐腐蚀性观测规范:
· 盐雾后 膜片褶皱处重点检查(裂纹高风险区)
· 启闭扭矩测试 加载速率5N·m/s
标准局限与升级方向:
现存缺陷 | 修订建议 | 国际对标 |
未覆盖氢混气 | 增加 30%H₂混合气密封测试 | EN 16129:2018 |
智能监控缺失 | 追加 “无线压力监控”功能验证 | UL 144 附录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