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河蟹养殖中水瘪子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水瘪子会影响河蟹的产量以及规格。“水瘪子”病症最初出现在5月份,7月以后,“水瘪子”现象的范围逐步扩大(此时河蟹刚刚完成第三期脱壳),直至较大范围发病。因此,从五月开始,做好“水瘪子”的防治措施对于河蟹养殖来说至关重要。
水瘪子是慢性病,病程发展分早期、中期和晚期(图1)。河蟹吃料差,很有可能就是水瘪子早期症状。临近河蟹蜕壳的高峰期吃料差,是属于正常的,蜕壳之后吃料会恢复正常;但如果持续半个月甚至是二三十天吃料不好,可通过下地笼的方法,检查是否已经有一部分河蟹出现了水瘪子症状(图2)。
图1 不同发病程度的水瘪子
图2 河蟹水瘪子症状
水瘪子发病早期河蟹的活力尚且很好,有的食线还非常饱满。到了晚期,河蟹活力变得比较差,出水之后会慢慢死掉。即使不死亡,到上市时河蟹也无膘、肉质不丰满,市场不接受。
因此,水瘪子病的治疗重点在早期,发现得越早,采取的措施越得当,越能挽救或者减少损失。从苗种、水草、肥水、内服、解毒等多个方面入手,能有效预防或减少水瘪子的发生。
一、 严把苗种关
在选购苗种时一定要注意,尽量去质量有保障的河蟹育苗场引苗,不要选择野生亲本繁育的扣蟹,而且选择扣蟹时尽量避开水瘪子病高发地区,防止苗种带病。
二、加强环境调控
一般水草过密、过早腐、水质过浓、增氧设施不勤开的养殖池塘更容易暴发“水瘪子”病,且一旦暴发,感染率也高。因此平时一定要做好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及时处理池塘水草,定期使用杀菌消毒药进行池塘杀菌消毒,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还需勤开微孔管道增氧,为河蟹生长与氨氮分解提供充足氧气。严格控制中后期伊乐藻密度,保持水流畅通,割草、拉草、补肥一个都不能少。
三、补充营养
二壳以后随着气温回暖,河蟹食量增加,是强体防病的时机,可在饵料中添加适量营养物质(多维、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增强抵抗力。
四、改底
经常投喂动物性饵料的塘口一定要注重改底,促进残饵、粪便的及时转化,切勿长时间堆积塘底,一旦温度升高,很容易引起病变。
五、高温期严格控制饵料投喂量
切勿盲目投饵,每天检查河蟹吃料情况,遇恶劣天气、水质突变要第一时间减料,及时采取增氧、调水改底等措施应对。
六、中后期尽量少杀虫
使用安全性高的消毒剂,及时解毒,勤换水,处理蓝藻要谨慎,尽量不要全塘杀。
七、增强河蟹自身体质,提前加强保肝护肝
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水瘪子,最先损伤和损伤最重的都是河蟹的肝胰腺。肝脏是河蟹分泌消化酶、贮存营养物质、排毒解毒和免疫的器官,所以肝脏受损会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因而在河蟹养殖中,保肝护肝是增强河蟹体质、降低发病率所必须的。千万别等到肝脏全白、糜烂后再去用药。
使用胆汁酸拌饲料内服,可以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强肝脏的解毒排毒能力、修复肝脏损伤,有效保护河蟹肝脏的健康、增强河蟹自身的免疫力,降低水瘪子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