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GB/T 18204.3-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中对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的详细说明:
1. 细菌总数
检测意义
· 卫生指标:反映空气中可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细菌的总量,用于评估空气清洁度和人群健康风险。
· 应用场景:医院、学校、商场、交通工具等密闭场所的空气质量监测。
检测方法
1. 自然沉降法(平板暴露法):
· 步骤: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直径9cm)暴露于待测区域,高度1.2~1.5m,暴露时间5~15分钟(根据污染程度调整)。
· 培养条件:35~37℃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m³)。
· 计算:
细菌总数(CFU/m³)=A⋅t50000⋅N
o N:平板菌落数;
o A:平板面积(cm²);
o t:暴露时间(分钟)。
2. 撞击法(六级筛孔空气采样器):
· 步骤:以28.3L/min流量采样1~5分钟,琼脂平板在35~37℃培养48小时。
· 计算:直接读取每立方米菌落数(CFU/m³)。
标准限值
· 普通公共场所(如商场、办公室):≤4,000 CFU/m³(自然沉降法,暴露5分钟)。
· 医院手术室:≤200 CFU/m³(撞击法)。
注意事项
· 避免采样时人员走动或气流干扰;
· 及时送检,防止样本污染或菌落过度生长;
· 空白对照平板需无菌落生长。
2. 真菌总数
检测意义
· 卫生指标:反映空气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总量,评估过敏原、霉变风险及室内通风状况。
· 健康影响:高浓度真菌可引发哮喘、过敏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检测方法
1. 自然沉降法:
· 培养基:沙氏琼脂培养基(含氯霉素,抑制细菌)。
· 暴露时间:5~15分钟,培养温度28℃培养5天。
2. 撞击法:
· 采样流量28.3L/min,培养条件同上。
标准限值
· 普通公共场所:≤1,000 CFU/m³(自然沉降法);
· 图书馆、档案室:≤500 CFU/m³(需防霉环境)。
注意事项
· 真菌菌落形态多样(毛状、粉末状等),需由专 业人员鉴别;
· 采样前后需检查培养基是否污染;
·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真菌易超标,应加强通风。
3. β-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
检测意义
· 致病风险:β-溶血性链球菌(如A群链球菌)可引发咽炎、猩红热等呼吸道感染,是公共场所卫生监控重点。
检测方法
1. 自然沉降法或撞击法采样:
· 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含5%脱纤维羊血)。
2. 培养与鉴定:
· 培养条件:35~37℃培养24~48小时,观察透明溶血环(β-溶血)。
· 镜检确认:革兰氏染色阳性链状球菌,过氧化氢酶阴性。
· 生化试验:必要时进行杆菌肽敏感试验或CAMP试验鉴定A/B群。
标准限值
· 公共场所:不得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CFU/m³=0)。
注意事项
· 采样后需立即送检(链球菌易死亡);
· 严格区分α-溶血(草绿色环)和β-溶血(透明环);
· 阳性样本需溯源污染源(如患者飞沫、空调系统污染)。
综合检测要点
1. 采样时间与频率:
· 建议每日高峰时段(如商场营业时间、医院门诊时间)采样;
· 季节变化(梅雨季、冬季采暖期)增加检测频次。
2. 质量控制:
· 空白对照:每批次检测需设置未暴露的培养基平板,确保无污染;
· 设备校准:撞击式采样器流量误差≤±5%。
3. 结果解读与干预:
· 细菌/真菌超标:加强通风换气、紫外线消毒或使用空气净化设备;
· 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立即排查感染源,彻底清洁消毒,必要时暂停场所使用。
通过上述检测,可科学评估公共场所微生物污染水平,为疾病预防和卫生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