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GB/T 6109.2-2008《漆包圆绕组线》标准,以下是漆包圆绕组线各检测项目的详细说明:
一、物理机械性能
1. 外观
· 目的:检查漆包线表面质量,确保无缺陷影响绝缘性能。
· 方法:目视或放大镜(10倍)观察表面。
· 标准:漆膜光滑均匀,无气泡、针孔、划痕、污染或露铜。
2. 尺寸
· 目的:确保导体直径和漆膜厚度符合标称值。
· 方法:
o 导体直径:千分尺或激光测径仪测量,取3点平均值。
o 漆膜厚度:重量法(单位长度重量差)或直接测厚仪。
· 标准:导体直径偏差≤±2%,漆膜厚度偏差≤±10%。
4. 伸长率
· 目的:测试导体的延展性,防止绕线断裂。
· 方法:拉力试验机拉伸至断裂,计算伸长率:
伸长率=L0L1−L0×。
· 标准:铜导体≥15%~30%(依线径而定)。
5. 回弹性
· 目的:评估弯曲后的形状恢复能力。
· 方法:绕直径3倍线径的圆柱体弯曲180°后释放,测量残余角度。
· 标准:残余变形≤5°(线径≤0.1mm)或≤10°(线径>0.1mm)。
6. 柔韧性和附着性
· 目的:验证漆膜与导体的结合强度及抗机械应力能力。
· 方法:
o 缠绕试验:密绕于等径金属棒,观察漆膜开裂情况。
o 急拉试验:快速拉伸至断裂,检查漆膜是否剥落。
· 标准:漆膜无开裂、剥离或露铜。
二、电气性能
3. 电阻
· 目的:验证导体导电性能。
· 方法:双臂电桥测20℃直流电阻,温度修正公式:
R20=Rt/[1+0.00393(t−20)]。
· 标准:实测值≤标称值×1.02(参考GB/T 3953)。
11. 击穿电压
· 目的:检测漆膜绝缘强度。
· 方法:导体与金属箔间施加工频电压,以100V/s升压至击穿。
· 标准:
o Φ0.1mm线≥2000V,Φ0.5mm线≥6000V(聚酯漆包线)。
o 具体值依漆膜类型和线径调整。
12. 漆膜连续性
· 目的:检查漆膜完整性(针孔、裂纹等缺陷)。
· 方法:
o 高压火花试验:1~3kV电压下移动漆包线,检测漏电点。
o 盐水喷雾试验:浸入5% NaCl溶液,通电观察铜沉积。
· 标准:每米针孔数≤3个,无连续漏电。
三、热性能
7. 热冲击
· 目的:检验骤冷骤热下漆膜抗开裂性。
· 方法:绕线径3倍圆柱体弯曲,150℃烘30分钟→冷却至室温。
· 标准:漆膜无裂纹。
8. 软化击穿
· 目的:测试高温下漆膜绝缘性能。
· 方法:200℃环境中施加额定电压(如1000V)持续30分钟。
· 标准:无击穿或漏电流超标。
13. 温度指数(TI)
· 目的:评估长期耐热性。
· 方法:
o 多组样品在150℃、180℃、200℃等温度下老化至性能(如伸长率)衰减50%。
o 通过Arrhenius方程推算温度指数。
· 标准:F级≥155℃,H级≥180℃(依漆膜类型)。
四、化学与环境耐受性
9. 耐刮
· 目的:测试漆膜抗机械刮擦能力。
· 方法:钢针施加1N压力刮擦漆膜,检查是否露铜。
· 标准:刮擦后电阻变化≤5%,无导体裸露。
10. 耐溶剂
· 目的:验证漆膜对化学溶剂的抵抗性。
· 方法:浸泡于、二等溶剂24小时,观察漆膜状态。
· 标准:漆膜无软化、起泡或溶解。
综合判定规则
1. 关键项(击穿电压、温度指数、漆膜连续性):任一项不合格即整批拒收。
2. 非关键项:允许加倍抽样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不合格。
3. 型式试验:全项检测需在材料变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
检测仪器清单
项目 | 仪器设备 |
击穿电压 | 高压耐压测试仪 |
温度指数 | 热老化箱、拉力试验机 |
漆膜连续性 | 高压火花试验机 |
电阻测量 | 双臂电桥、恒温箱 |
热冲击试验 | 高温烘箱、弯曲试验装置 |
补充说明
· 漆包线类型:聚酯(PE)、聚氨酯(PU)、聚酰胺酰亚胺(AI)等,对应不同耐温等级和特性。
· 典型失效模式:
o 热冲击后漆膜龟裂(交联度不足或固化不良)。
o 针孔导致短路(涂覆工艺缺陷或杂质混入)。
· 生产建议:严格控制涂覆速度、固化温度及环境洁净度,确保漆膜均匀无缺陷。
通过上述检测,确保漆包圆绕组线在电机、变压器等设备中的绝缘可靠性、耐热性及机械强度,满足GB/T 6109.2-2008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