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养殖鱼类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一类脂质代谢障碍引发的肝脏疾病。肝脏是鱼体内最大的代谢和免疫器官,脂肪肝的发生往往会造成机体各项代谢机能的紊乱,由此导致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下降,继而引发细菌、病毒的感染形成肝胆综合症,引起大规模、大面积的死伤,严重威胁着现代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养殖中若发现鱼类摄食不良、生长速度下降,就要注意是否发生脂肪肝,根据其症状作出诊断:
第一阶段:病鱼肝脏肥大、颜色苍白,食欲不振及游动无力,有时焦燥不安,甚至窜出水面,生长缓慢,鱼类饲料报酬率低。镜剖发现,病鱼肝细胞排列不规则,肝脏脂肪滴增大,肝细胞质为油滴所占据,高度蓄积时,可把核挤到一边,从而使肝细胞不能充分行使其功能。
第二阶段:肝脏病变明显,肝脏肿大,颜色发生变化,呈花斑状、土黄色、黄褐色等,胆囊变大且胆汁变淡。肝和肠管表面脂肪覆盖明显 ,鱼体有浮肿感,鳞片松动易脱落,死亡率升高。抗应激能力很差,当捕捞或运输时,常会引起鱼体全身充血或出血,出水后很快发生死亡,或在运输途中死亡。
第三阶段:肝脏完全糜烂变成稀水状或完全硬化成硬块。鱼已极少摄食或不摄食,呈现长期死亡过程,高温时死亡多,低温时死亡少或不死。
鱼类脂肪肝病变是一个不断累积及至不可逆的过程,由于发病部位在体内,早期症状又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一旦到脂肪肝晚期,鱼体很难恢复。并且鱼类脂肪肝还会继续引起肝淤血、水肿、硬化等综合症状,因此及时准确的加以诊断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固醇类物质,具有多重的生物活性。诸多的科学试验的研究和十多年在养殖一线的临床应用都证明,胆汁酸在鱼类脂肪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饲料中适宜的添加胆汁酸有利于脂肪代谢,减少肝脏脂肪的沉积。
1、胆汁酸促进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加速肝脏中的脂肪向各组织的转运,同时抑制脂质在肝脏的蓄积,有效防治鱼类脂肪性肝病。
2、胆汁酸可以结合或分解肠道内的内毒素,阻止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内毒素对肠道、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
3、胆汁酸可以通过肠-肝循环促进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将霉菌毒素、重金属和药物等其它有害物质随胆汁排除肝脏,从而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害,维护鱼体的肝脏健康。
,预防治疗养殖鱼类的脂肪肝等肝胆疾病,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是明智的选择。